• 117阅读
  • 0回复

铁托和人民——访问南斯拉夫通讯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8-03
第6版()
专栏:

铁托和人民
——访问南斯拉夫通讯之一
中国新闻代表团
七月十三日至二十七日,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南斯拉夫。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共联盟十一大刚刚开过,代表团所到之处,无论是在高楼林立的“白色之城”贝尔格莱德,还是在山青水秀的亚得里亚海滨城市斯普利特;无论是在欣欣向荣的克罗地亚共和国,还是在被称为不发达地区的马其顿共和国和科索沃自治省,都看到南斯拉夫各族人民正为实现铁托同志在十一大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我们是铁托的,铁托是我们的”,这是每逢南斯拉夫举行群众性集会时,人们满怀亲切而自豪的感情高呼的口号。它生动地反映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对铁托同志的爱戴和尊敬。铁托是铁,这铁的力量来自人民,代表团访南期间,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访 铁 托 旧 居
铁托同志一八九二年出生于克罗地亚西北部山区一个名叫库姆罗维茨的村子里。中国新闻代表团一到克罗地亚共和国首府萨格勒布,就怀着崇敬的心情,驱车访问铁托旧居纪念馆。
当年,这里是一个土地贫瘠的山谷。铁托同志的父亲和叔父合住着一座普通的农舍。我们走进小小的院子,通过狭小的前厅,来到右侧的一个套间。说是套间,其实只是一间半房。铁托的父母和他们的十五个孩子,包括排行第七的铁托,就挤在这里生活。
铁托同志曾经回忆说:我的童年是艰苦的,家里的孩子成群,而且常常不够吃,只有亲戚来访的时候,才能得到一块比平常大一点的面包。
厨房也很窄小,两家共用。厨房里有一个手推的石磨。解说员告诉我们,铁托同志后来回忆说,他七岁的时候,就用这个石磨磨玉米面;他记得石磨很重,推起来很吃力。看来,铁托同志从小就承受了远非他的年龄所能够承受的苦难。这是阶级的苦难,民族的苦难。为了使南斯拉夫各族人民摆脱这种苦难的生活,铁托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当初是铁托的叔父居住的房间里,现在陈列着一些珍贵的图片和实物,简明地介绍了铁托同志革命的生平。我们看到他青年时代参加革命斗争被捕时报纸上刊登的照片;看到了德国法西斯用十万金马克通缉铁托的悬赏令;看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铁托率领游击队走遍南斯拉夫河山的示意图;也看到了战后三十多年铁托同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为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而辛勤奋斗的足迹。
在 萨 格 勒 布
告别了铁托旧居,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而行。这座山名叫黑熊山,公路两侧都是高大的松林。太阳下山了,林中的公路一片漆黑。突然,透过森林的隙缝,我们看到山下一片灯海,绚丽多彩,陪同的南斯拉夫同志说:我们又回到萨格勒布了。
萨格勒布现在是南斯拉夫的第二大城市。铁托同志青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参加工人运动,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这里的许多地方,都有他进行革命活动的足迹。一九三七年铁托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于一九四○年十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就是在萨格勒布举行的。在这以前的一段时期里,南共的派别活动很严重,组织涣散,斗争无力,党处于危机之中。铁托认为,派别活动是在党的上层,而党的基层是健康的。铁托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坚决消除派别活动,并作出决定:党的领导必须在国内,而不能在国外;党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而不能依靠外部力量。铁托的这些思想,表明他了解广大的党员,了解人民,信任人民。他要把党扎根在人民之中,依靠党和人民的联系,来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南共第五次代表会议的历史意义,就在于这次会议完全消除了派别活动,选出了以铁托同志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正确的分析,为一年后的反法西斯战争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次会议,实际上起着代表大会的作用,标志着南共发展的新阶段。
南共第五次全国代表会议是在萨格勒布市郊,一座两层楼的住宅里,秘密举行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零五名代表,聚集在这座小楼里,在南斯拉夫资产阶级反动政权的眼皮底下,召开这样一个人数众多的会议,是多么危险啊!然而,南共巧妙地利用当地正在进行的一项纪念活动,转移了军警的注意力,胜利地开了四天会。会议是在只有两间屋子大小的楼上召开的,长条木板凳占去了一大半地方,周围墙上贴着用各民族文字写的标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有谁能想到,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一百多名共产党人做出的决议,竟关系到南斯拉夫全体人民的命运,影响到整个南斯拉夫历史的进程。就在这次会议结束时,铁托同志说:“下次会议我们将在解放了的土地上召开。”六个月后,希特勒法西斯军队果然向南斯拉夫发动进攻。仅仅十天,南斯拉夫资产阶级政权和军队就完全崩溃了。当时有一万二千名党员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在铁托同志领导下,象一个人似地站了出来,领导人民同法西斯强盗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自由和解放。在整个战争中,当初的一万二千名党员牺牲了九千人;后来发展的党员中又有四万人献出了生命。整个南斯拉夫在战争中牺牲了一百七十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百分之十。
萨格勒布的同志,也同代表团接触过的其他地区的南斯拉夫同志一样,非常珍惜铁托同志领导他们打天下的光荣历史。《信使报》总经理格鲁依奇同志在同代表团座谈时说:“我们同你们一样,是用血来换取了今天的胜利;我们也同你们一样,象保护眼睛一样来保护革命的成果。”
铁 托 乌 日 策
代表团还冒雨访问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铁托乌日策。这座以铁托命名的城市,就是中国观众熟悉的南斯拉夫影片《六十七天——乌日策共和国》故事发生的地方。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的最初的日子里,南共在这里开创了第一个武装斗争的根据地,建立了神话般的乌日策共和国,虽然它只存在了六十七天,却照亮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斗争的道路。
我们在这里参观了铁托同志领导游击战争的指挥部,也看到了许多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非常相似的实物和图片:土法制作的手雷,脚踩的印刷机,男女群众用双手掀翻铁路,妇女们为战士制作的棉衣,支前用的担架……这一切,都使我们如同置身国内的任何一个革命博物馆。代表团的每一个同志,都深切地感到,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同志领导下,走过了一条同中国人民极其相似的道路,这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打败侵略者,解放自己的国家。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冒雨沿着当年铁托同志率领总指挥部和游击队主力部队撤退的山路,继续访问。这次撤退,是铁托同志亲自指挥的一次战略大转移。担任阻击任务的是一个工人营,他们同十多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最后全部牺牲在卡提尼亚查山岗上,其中最年轻的工人只有十五岁。而指挥部和游击队主力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后,成立了南斯拉夫第一个无产阶级旅,成为一个屡建战功的英雄部队。
等我们来到山顶时,雨越下越大了。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矗立在高山之巅。这是战后为了纪念这次战略大转移中牺牲了的英雄们建立的。代表们冒着大雨,登上雨雾迷漫、松柏常青的山顶,向纪念碑敬献了鲜花。
这一天,我们在附近的金松岭的一个疗养院住了一宿。当地的同志告诉我们,这个疗养院的所在地,就是当年游击队医院的所在地。它海拔一千多米,具有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和海洋气候三种气候的特征,很适宜手术后的病人休养。在疗养院里,我们遇见不少老战士,也遇有教师、工人和妇女。他们都是免费到这里来休养或接受治疗的。在南斯拉夫,凡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都被称为“老战士”,并有自己的组织,叫作“老战士协会”,它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社会政治组织。老战士们谈起当年残酷的战争和今天幸福的生活,都对铁托同志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第二天早上,我们离开金松岭时,太阳出来了。汽车在山路上行驶,昨天的雨水把山山岭岭洗刷得更加秀丽,金色的阳光照亮了对面山坡上用石块砌成的一条塞尔维亚文标语:“铁托,我们的骄傲”。这可以说是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共同感情。
力量来自人民
在战争年代,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是依靠人民战胜法西斯,夺取政权的。在战后的年代里,以铁托为首的南共联盟,也是依靠人民顶住了外来的压力,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闻代表团所到之处,都听到南斯拉夫人民热烈赞扬他们实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南斯拉夫的同志告诉我们,他们实行自治制度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一九五○年,根据铁托同志的建议,议会通过了把工厂交给工人管理的法令,从此开始了工人自治。以后,工人自治的权力不断扩大。现在,南斯拉夫的自治已经从工矿企业发展到文教、体育、卫生,直至国家机关,形成了贯串于南斯拉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除了共盟和军队)的一套制度。只不过由于各个单位的性质和任务不尽相同,工人委员会的职权范围也不一样。我们听取了上上下下各方面的人士,包括共盟各级组织的领导干部,议会的领导成员,工人委员会的主席,普通的工人和一般的干部以及被“招聘”的经理、厂长、报刊主编,对南斯拉夫实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介绍和评论,都认为它是适合南斯拉夫情况的。为什么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很快?为什么南斯拉夫工人有很高的主人翁责任感?实行自治制度,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我们看到了以铁托同志为首的南共联盟,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组织群众的力量的。南斯拉夫的同志告诉我们,铁托同志经常到群众中去。就在最近,十一大后,他还到了塞尔维亚共和国和波斯尼亚—黑塞哥唯那共和国的一些地方。他参加了纪念苏捷斯卡战役三十五周年的群众大会,并参观了“苏捷斯卡战斗纪念馆”。苏捷斯卡战役,是南斯拉夫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战役,铁托同志就是在这次战役中负伤的。在这个盛大的群众集会上,铁托号召年轻一代保持和发扬“苏捷斯卡精神”,把它作为南斯拉夫人民为建立日益美好的生活、为加强全民防御和社会自卫而斗争的永不消失的激情。铁托走到那里,那里的群众就夹道欢迎。有的地方,人们纷纷向他乘坐的敞篷汽车掷献鲜花。见到这种情景,铁托同志总是频频向群众招手致意。当电视台播送铁托同群众见面的这些极其热烈的场面时,观看的同志都为这种领袖与群众的亲密关系而深受感动。
我们在南斯拉夫访问,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也不由得想到了许多。其中的一点就是,铁托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南斯拉夫的面貌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在极其复杂的条件下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