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2阅读
  • 0回复

养猪能手顾雪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8-05
第3版()
专栏:

养猪能手顾雪妹
一个饲养员一年育成一千零一十一头肥猪。这是目前我国国营农场系统中人工养育肥猪的最高纪录。它的创造者是黑龙江省军川农场十三连饲养员、上海知识青年顾雪妹。
从小在大城市生活的顾雪妹,初中毕业后来到北大荒。一九七五年,她作为联合收割机的助手,不久就要“出徒”当“师傅”了。当一名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员,是顾雪妹多年向往的工作。这时,党支部决定把刚入党不久的顾雪妹从机务排调到养猪班当饲养员。
调动工作的决定在顾雪妹心里掀起了层层浪花:成天跟猪打交道,又脏又累,哪象开收割机那样干净利索?要是亲戚朋友问起来,怎么向他们交代呢?顾雪妹的思想在激烈地斗争着。当她看到十几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在猪舍,育成一茬又一茬肥猪的老饲养员郭庆高;当她想到猪肉的供应关系到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当她想起指导员说的“党叫干啥就干啥”,“行行都能出状元”的话,顾雪妹心里豁然敞亮,秋收一结束,就兴冲冲地来到养猪班。
顾雪妹干一行爱一行,一开始就饲养肥猪一百多头,不久就增加到三百多头,相当于七、八个人的饲养量。一个人饲养这么多猪,在十三连还是头一次。但顾雪妹不满足,这一批猪出栏交售后,她饲养的另两批猪分别达到五百零四头和六百七十头。
一个人饲养几百头猪,尽管饲料是其他职工准备好的,但每天要喂四遍食,饮四次水,还得清圈,垫草,打扫喂食场,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开始时,顾雪妹用独轮车推饲料,可独轮车的两只扶手却不象收割机的方向盘那么听使唤,力气稍微使得不匀就翻车,但她毫不气馁,反复练习,不久就能操纵自如,每车的载重量由原来的七八十斤增加到二百多斤。
隆冬时节,北大荒的气温下降到零下二三十度,压水井冻住不能用,顾雪妹就从土井挑水。几百头猪,喂一遍水,就得挑二十多担。手掌磨红了,肩膀压肿了,汗水、井水、雪花融合在一起,浸湿了衣服。顾雪妹一天挑水就要走二十多里路。
夏天,顾雪妹凌晨两点多钟就来到猪舍,利用早晚凉爽的时候给猪喂食,白天有空就下地打猪草。她每天起早贪晚,人忙瘦了,猪却长肥了。
顾雪妹一天到晚忙在猪舍,一年四季忙在猪舍,人们都叫她“养猪迷”。实践使“养猪迷”懂得,要为革命多养猪、养好猪,光有革命热情还不行,还得钻研科学技术。猪是有生命的,要把它养好,不比保养收割机简单。她除了向有经验的老饲养员请教外,还买来了《养猪技术》、《猪病防治》等书籍和其他技术资料,刻苦钻研饲养大群育肥猪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她仔细观察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坚持每天写饲养日记。发现那头猪吃食挑拣,有什么病兆,便打上记号,及时配合兽医检查治疗。她喂的猪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七,增膘也快,半年内就长到一百多斤,有的达二百多斤。
在机械化程度较差的情况下,能不能自力更生,创造条件,减轻一些劳动强度,饲养更多的猪呢?她学习兄弟单位的
“干料平面喂养法”,代替了锅煮熟食的老办法;采用机动的小型翻斗车代替手推车。她还琢磨、修建了小水塔,接上胶皮管,从此不用再挑水了。
华主席关于把机械化养猪养鸡事业发展起来的指示发表后,顾雪妹感到作为一个饲养员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她决心为实现机械化养猪贡献自己的力量;决心进一步饲养好大群育肥猪,用实际行动来迎接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本报记者 杜奎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