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阅读
  • 0回复

美国未来对苏战略的设想——简介美国新出版的《八十年代的大战略》一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8-24
第6版()
专栏:国际书窗

美国未来对苏战略的设想
——简介美国新出版的《八十年代的大战略》一书
郑钧
面对着苏联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国内就美国今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战略问题,一直在展开大辩论。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今年出版的《八十年代的大战略》一书,反映了一个方面的见解。
这本书收录了五篇文章,包括: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斯韦尔·泰勒写的《武力太弱的国家政策》、前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司令布鲁斯·霍洛韦写的《今后十年的美国大战略》、前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小埃尔莫·朱姆沃尔特写的《苏联的战略和美国的对应战略》、前美国战术空军司令部参谋长西奥多·米尔顿写的《关于我们未来的国家战略的几点想法》和前美国陆军副参谋长小布鲁斯·帕尔默写的《八十年代的美国战略方针》。五个作者的观点大同小异。朱姆沃尔特断言:“苏联显然是美国的主要敌手。”关于“大战略”的定义,根据霍洛韦的说法,就是“运用一个社会的一切力量去支持实现其安全目标的计划。”
文章的作者们认为,今后十年美国面临的将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全世界除了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五大力量中心外,还可能出现新的力量中心。但今后十年实际上仍是所谓“美苏两极世界”,苏联仍将是同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主要对手”和“对美国最大的军事威胁”。此外,随着工业化国家对第三世界自然资源依赖性的增加,争夺短缺资源的竞争将会加剧,工业国与原料输出国之间的矛盾也会增大。
文章的作者都强调了美国所面临的威胁,但是认为八十年代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不大,理由是,由于美苏之间达到了“大体核均势”,存在着“互相威慑”的局面,双方都要“避免核战争”。苏联为了实现它“统治世界”的野心,将主要是“利用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弱点去搞垮美国及其同伙”。到了必须使用军事力量的时候,除非万不得已,苏联将“使用代理人,以免自己的部队直接卷入战斗”。因此,作者们指出常规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增大了,甚至成了“唯一可以使用的力量”。
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和苏联的“全球攻势”,特别是苏联控制好望角附近海域和南大西洋海上航线,以便“双手扼住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咽喉”的企图,文章的作者们深感美国的“武力太弱”,“手段与目的不相称”。他们提出了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来实现美国“安全目标”的“大战略”:在政治上,要避免奉行“不能在必要时用武力保卫的政策”;在经济上,一方面要争取一些可以长期提供原料的“经济盟国”,另一方面要停止毫无节制地向苏联出口物资和先进技术的做法;在军事上,在保持对苏核均势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技术优势”,加强常规力量和战略机动能力,特别是“集中精力加强海上力量”,使之“强大得足以对付苏联的全球攻势”。文章还提出一些与美军建设有关的具体建议,如制造B—1型轰炸机等。
这些文章尽管提出了各种建议,但是都感到美国目前无力扩大部队,盟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虚弱”,海外基地不可靠,因此,主张在对外进行军事干涉时要“谨慎”。帕尔默为此提出了一种“有选择地介入的战略”,主张“力求避免美苏核大战”并将“不可避免的敌对行动限制为非核常规战争”。他认为美国在西半球、欧洲、中东等地区有切身利益,应予确保;而非洲和南亚次大陆,由于离美国本土太远,又缺乏可以使用的基地,美军不宜卷入。
本书作者过去都是美国高级军事官员,有的还是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的,但是现在他们所开的加强美国军事力量以对付苏联威胁的“处方”,仍然没有超出防守的态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力不从心的被动处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