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渡过困难就是光明——上海工商业的困难及其前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4-28
第1版()
专栏:上海通讯

  渡过困难就是光明
——上海工商业的困难及其前途
本报特派记者 贺笠
(三)并不悲观
有人认为上海工商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税收公债,事实上并不如此。
第一、上海工商业者一时虽发生了资金的困难,然而就整个社会资金来看并不是困难的。据人民银行的材料,上海公私银行的存款均比过去大有增加。三月份国家银行(人民、中国、交通)存款共达九千二百八十二亿,较二月份增加了二千九百八十六亿。公私合营银行(包括新华、中国实业、四明、通商四行)存款一千四百五十亿,较上月的五百一十五亿增加九百三十五亿。私人银行同期存款四千七百零八亿,亦较上月二五○八亿增加二千二百亿。上海公私银行共存款一万五千四百四十亿。从这批存款的增加,说明三月份工商界资金的缺乏,基本原因不是没有资金,而是信用的极度紧缩。只要物价稳定之后,信用日渐恢复,在国家银行的领导之下,这些资金都可能运用到生产事业上,那时工商界不愁没有资金的。
第二、在这一个月当中上海原来的市场基本是萎缩状态。但是市场上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好现象,除了高级消费品之外,凡符合于一般人民需要的零售商品市场并不缩小。据工商局的消息,六大公司之一的丽华公司三月份营业额较上月大有增加。其原因就是丽华公司已经注意发售大众化的商品。这就说明了广大群众即使在现在仍有一定的购买力。工商业界只要能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就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前途。如果农民的购买力解放了,情况就会更好。
(四)有些行业是不能原样维持的
是的,今天有些工商业是倒下去了,我们对于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工商业的倒闭应当予以维持,使其能继续生存,但对于有些不合人民需要的事业甚至有害于人民的事业是不能再维持的,应使他们转业。比如:有一部分在过去专门囤积居奇的米商,今天被淘汰下去,是应该的,广大人民反而得到食米的正常供应。这种淘汰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又如,有些依靠高利贷投机牟利的银行钱庄,它们像蝼蛄一样潜伏在工业界的根旁残害生产。据调查自去年六月十四日至今年一月底物价上升十七点四倍。而利率三天复利上升五十七倍,七天复利上升四十九点五倍(所谓“三天复利”“七天复利”就是借款经过三天或七天就要以复利息计算一次)。如去年十月三日欠债十亿元,照七天复利计算至一月底,本利和即为七十八亿多。三天复利,本利和则为九十六亿多。至去年十二月底,上海有三十家私营纱厂欠行庄款三七○亿,因而使利息占据成本很大的一部分,使得很多行业的成本均高于市价。这种行业是不应当原样继续的。再如,有些高级消费事业,如许多大旅馆、大饭店、跳舞厅,过去都是依附于外国的殖民者、官僚资本家以及封建军阀地主等而生存的,今天这些人都倒下去了,广大的劳苦人民目前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他们是不能不转变的。最后,还有一些行业虽然抽象地看来是人民所需要的,具体地看来却因为生产无政府状态而形成绝对的供过于求,例如过多的火柴业和卷烟业。这些多余的部分也急需加以调整。
(五)对正当的工商业必须维持
在新旧经济关系发生大转化的时候,我们不能让这种趋势自流地发展,凡对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应当加以维持,以待将来发展。正当工商业中有缺点的应加以改造,使适合人民的需要。即对不应存在的也不是任其吃光花光,而是领导他们转业。
(六)正确的道路——为人民服务
今天上海工商界应该认识克服困难的办法,除政府应有必要的努力之外,工商界自身应作下列的努力:第一、支援前线,解放台湾。因为封锁是上海目前困难的主要根源。为此,应努力完成税收与公债任务。第二、认清形势,努力生产。应该无保留地拿出资金,增加资本,提高信心,维持自己的事业,不合人民需要的经营应坚决转业。第三、改善生产管理。上海有些工厂由于管理不善,浪费颇大。据华东财委会去年十一、十二两月的材料,如纱厂中之崇信、申六、申七等厂及火柴业的管理费、厂务费竟与工资相差无几。今后必须精打细算,厉行精简节约,减低成本,提高质量,然后才能获得正常的发展。第四、应改变自己的营业方向,过去许多工商业是为了外国殖民者和本国买办官僚、地主而经营的,今天就必须面向人民,为人民服务,这才是出路。除了前面丽华公司的例子以外,衣着业中的西服店也是一个例子。在上海二百四十八家西服业当中,除已倒闭的五十四家,有困难而不能维持的只有十二家,有困难能维持的有一百四十家,营业好的有四十二家。好的原因,就是改变营业方针,不做西服时装,而做“人民装”了。相反的如老九和绸缎店,既不增加投资,也不改变营业方针,所以问题就严重了。这说明只有适合人民的需要才是出路。
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工商业的方向,使之面向国内,面向农村。这是要人民政府、工人、工商界共同来作的。上海反封锁反轰炸斗争都已取得很大的成绩。自二月六日匪机轰炸以后,电力曾遭受到很大的困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电力已足供应各工业生产的需要。这就给我们各工厂生产造成前提。当前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有三:(一)在销路方面,目前因处于淡月,又加去年灾荒,销路难免减少。但大家应组织起来力谋出路。如对外贸易,华东贸易部除组织上海商品转口到天津、青岛等地输出获得成功外,现又开始沪港间陆运的直接贸易,这对上海产品输出与必要原料的输入均有很大的作用。(二)原料问题,上海在解放前许多原料均仰给外国。解放以后,我们基本是采取自力更生的道路,许多原料均已自己解决,但有的还很缺乏,今后应研究代用品。在可能范围内吸收一些外货(如原棉),仍属必要。(三)应设法解决劳资关系。一方面资方应提高信心,增加资本克服困难;而另一方面工人在必要情形下应适当降低工资,提高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
上海工人用协商方式,与资方共同克服困难,维持生产,已有成功的经验。这是应当努力提倡的。
(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