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一位老科学家谈“苦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8-28
第2版()
专栏:

一位老科学家谈“苦恼”
编者按:老科学家张香桐同志的“苦恼”,带有普遍性,应当引起科研部门党组织的高度重视。
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三令五申要保证科研人员每周至少有六分之五的业务工作时间。不少单位,由于党委重视,措施有力,贯彻执行得比较好。但是,也有些单位的领导,总是强调这困难那困难,贯彻执行不坚决,致使六分之五至今得不到切实的保证。这种情况必须迅速改变。我们不仅要采取坚决措施保证六分之五,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处在科研第一线的老科学家和科研骨干尽可能地减少行政事务性工作和兼职,让他们把宝贵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把科学研究工作尽快搞上去。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著名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最近向记者谈了自己的“苦恼”。
张香桐说:我有一个“苦恼”的问题:从去年到现在,都是在会议、接待外宾、出国访问中度过的,很少有直接参加科学研究的机会。我是搞科学研究的,应当搞一些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可现在都是自己出主意,要别人去做实验。象我们这样的人,也要保证科学研究时间才行。
张香桐教授的日常事务工作较多,写字台上有《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中华医学杂志》、《自然科学》等七八种刊物的稿件要他审阅。书架上放着一堆待译的外国科学杂志。有关的国际学术交往的文件、信函要起草。光处理这些工作,每天都得忙到很晚才能休息。张香桐说:我很想辞去这些杂志编辑的职务,也希望能减少些外事活动,最好让我只看本室写的学术论文。因为我是室主任,这些论文不认真修改就随便发出去,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最后,张香桐教授说:我今年七十一岁了,还很健康,手也不抖,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有几次,我从早上八点钟进实验室,一直到晚上十一点钟才离开,身体还能顶得住。我不能做一个光动口不动手的科学家,要做一个干实事的科学家,争取多做一点创造性的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