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人民需要这样的医生——记整复外科医生周曼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9-12
第2版()
专栏:

人民需要这样的医生
——记整复外科医生周曼丽
记者走访了福建省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诊疗室,立即被这里桌上的一本厚厚的《相集》所吸引。相集里有许多患者手术前后对比的特写镜头:有的从颡颌关节强直,牙关紧闭,十几年只靠吮吸米汤维持生命,整复后重新张开了嘴,能够大口地吃饭;有的双腿因烧伤不能自立行走,只能爬行的,手术后健步自如了;有的因烫伤两臂伸不直,十指象鹰爪,不能穿衣,不会拿筷,整复后能够拿笔写字了……。
是谁为他们恢复了失去的功能呢?
“是周曼丽医生!”医院的医务人员和病人常常这样回答问者。
一九六二年,周曼丽离开上海一家设备齐全、条件优越的大医院,来到福建。她怀着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决心,和同志们一道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和发展了整复外科。
一九七四年底的一个傍晚,闽清县池园公社东洋大队的一位女社员,把女儿张冬娇背到整复外科诊疗室。冬娇在四岁那年被开水烫伤后,右腿伸不直,已经十三年不会走路了。周曼丽检查后,发现由于伤后时间太长,冬娇的腘窝部严重疤痕挛缩和膝关节僵硬,使大腿与小腿之间弯曲成四十五度。这已经不属于整复的范围了,要转到外科去截肢安装假腿。但是,她想到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女孩截了肢,该是多么痛苦和失望!周曼丽改变主意,她说:“先住下来吧,我们再想想办法。”这一夜,她几乎没有合上眼,考虑着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第二天一早,她跑遍了邻近的几所较大的医院,请教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结果,同自己原来的想法一样——只有锯腿。周曼丽没有放弃保留病孩右腿的想法,她翻阅了许多国内外有关资料,从骨科、神经科到解剖学,一一认真学习。她同科里的医生一起,经过半个月的反复研究,制订了一个处理腘窝部严重疤痕挛缩的手术方案,先后为患者做了四次手术,终于把冬娇的曲腿治好了。
从此,来福州找周医生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周曼丽总是热情接待,认真检查,想方设法治疗。她平常每周要做五到六台手术。一台手术短则要三个多小时,长则达十多个小时。一九七六年二月中旬的一天,周曼丽一早就为左手被钢水烫伤后手背和手臂挛缩的南平钢铁厂工人郑婆妹做手术。她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提早恢复劳动功能,大胆而细心地把两次手术并作一次做。手术紧张地进行了五个多小时,一粒粒豆大的汗水从周医生苍白的脸上滚落下来。她的心绞疼病复发了。医护人员劝她说:“周医生你休息吧,手术刚好做完一半,剩下的一半,下次再做吧。”周曼丽毅然地说:“不行,能一次做完的手术分两次做,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的。”一位护士只好拉来一筒氧气,她一边吸氧气,一边忍着痛,继续做手术。周医生做完手术,就晕倒在手术室里。
象这样带病坚持手术,对周医生来说已经不止一次了。她经常用这样一段话鞭策自己和鼓励战友:财富是人创造的,而人的生命是由时间来计算的,耽误了时间,就是伤国家之财,害人民之命。
十几年来,周曼丽同科里的其他三位医生一起进行了一百多项技术革新,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缩短了医疗时间。她还总结实践经验,先后写了十一篇论文,翻译了十几万字整复外科资料。
新华社记者 蔡珪村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