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话剧《杨开慧》观后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9-20
第3版()
专栏:

话剧《杨开慧》观后感
李之华
话剧《杨开慧》最后一个场景: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五采缤纷的礼花化为湘江的景色,一江春水环抱岳峰缓缓北去,江鸟从水面上展翅凌空……
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和杨开慧烈士并肩来到江边,漫步在盛开的梅花丛中。白云从他们头上飞过,江涛在他们脚下泛起。
传来朗诵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下阕的声音:“携来百侣曾游……”乐声中,毛主席和杨开慧烈士穿过梅花丛,向我们走来,走来,走来。
观众的心也向毛主席和杨开慧烈士走去,走去,走去。
大幕好象也有知觉,善于体会观众的心情——徐徐地闭上又马上拉开。全场爆发出暴风雨一般的掌声,演员与观众的热情融成一片。剧场里的灯通通亮了,观众还留恋着,依依不肯离去。
走出剧场的大门,舞台幻觉境界的艺术形象还萦绕在脑际,突然一阵清风习习地浸润着温热的肌肤,石阶上闪闪发光的雨水,告诉人们在演出过程当中剧场外面曾经下过一场小小的雷阵雨。呵,是的,在演出之前,观众刚来到剧场门外,看见花荫深处有燕子低飞,黄昏将近的夜空有大块乌云遮住了明月。那时,正是阵雨轻雷欲来未到的时刻;而今雨过天晴,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碧海似的青天之上。眼前的生活实境和脑子里的艺术幻境互相一对照,我恍然意识到——剧中所表现的伟大十年间(1920—1930)一场壮丽的斗争,原来是被集中、概括、凝炼、诗化在演出不到三小时的话剧艺术之中。这本来在“说明书”上早已看到了,现在却好象新发现一样,从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惊异的欣喜。“一场骤雨才过去,十年星火已燎原”。这种伟大的十年间与美丽的三小时的对照;这种漫长的峥嵘岁月与暂短的灿烂火花的对照;这种无比生动丰富的生活源泉与匠心独运的艺术升华的对照;这种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的对照,使我们想到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却绝不可以互相代替,而且,人民群众对于后者的需要是绝对不减于前者的,这从观众刚才的热烈反应就可以看得出来。在这里应当感谢作者、导演、演员、舞台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长安街旁的林荫道上,洒满了婆娑的树影,月光穿过树叶之间的空隙照射下来,地上的小水洼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清风徐来,偶尔从树上滴下一两颗珍珠般的水点儿。在这空气澄鲜雨后新凉的夜晚,漫步在这林荫道上,谛听着观众的即兴的评论,回味着剧中的诗情——
话剧《杨开慧》的确是一篇“诗剧”,一开幕就诗意盎然,春风扑面。晨雾弥漫的湘江之滨,站立着杨开慧。传来朗诵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上阕的声音“独立寒秋……”她在思考着:“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种有关戏剧主旨的哲理式的发问,一呼一应,在戏的结尾朗诵同一诗词下阕中得到了回答。是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人民群众,是主宰大地沉浮的革命力量写成了这一首壮丽的诗篇。
戏剧的动作是以杨开慧一生革命斗争生活为主要贯串线的。这一曲悲壮的革命交响诗,有一个运用“比、兴”手法而富有诗意的乐音不断出现——那就是象征性的“火”的旋律。由毛主席点燃的在戏中第一次出现的火把,象征着光明,温暖,革命和工农,那些诗意的台词这里就不举了,最后,毛主席对着岸英说:“小岸英呵,你长大以后也要成为一团火!”以后,这个“火”的旋律在戏剧进行当中有几次巧妙地出现。当杨开慧烈士被捕入狱,小岸英伴随着妈妈时梦见爸爸来了,给岸英带来一只大火把,说:“英伢子,去把那一座座监狱都烧成灰!”这不仅为“火”的旋律的出现形成了前后的呼应,而且加深了我们和剧中人一起对于毛主席的怀念。“火”的旋律总是和基调交织在一起的。下边是杨开慧烈士在狱中想念毛主席的场景。杨开慧:“润芝,我要走了!我是在严冬季节走的,天气阴沉寒冷,风刮得很猛,雪下得很大;但是当我想到了你,想到你在井冈山上点燃的那片将要照亮整个中国的熊熊烈火,我的心中就出现了一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动人的场面进行下去,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杨开慧烈士想念毛主席的心太深切了,于是红旗飘扬的群山之间出现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巍然屹立在群山之上。在毛主席鼓励开慧烈士之后,杨开慧:(闪烁着泪花)润芝!毛主席:(无限深情地)永别了,我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作为纪念,我想送给你两个字骄——杨,你是我的骄杨,你是中国人民的骄杨!杨开慧:(热泪夺眶而出)润芝!接着幻象隐去,泪光莹莹的杨开慧激动地凝望着远方,……天幕上出现燎原的大火。“火”的旋律在这里达到了最强音,“火”的象征到这里达到最高的表现。
戏中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青年时代的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这在我国的舞台上还是第一次。过去,有的戏虽也有毛主席出现的场面,但只是说一两段台词。这一次却不同,毛主席的艺术形象贯串戏的始终。青年时代的毛主席的平易近人,谈笑风生,诗情满怀,雄姿英发,拍案而起等革命风貌,塑造得栩栩如生,亲切动人。毛主席革命路线在与陈独秀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发展起来,农民运动“好得很”与“糟得很”的斗争的情景,在戏里都表现得非常具体而生动。戏里还表现了当年敬爱的周总理和蔡和森同志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毛主席并肩作战,以武装斗争为主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斗争。毛主席树立的井冈山革命红旗,指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方向。
戏中杨开慧烈士的崇高形象被塑造得如同玉树临风,诗意盎然。她的洁白的一生,她的壮丽的一生,只有“骄杨”二字才能概括。她屹立于革命战士的万木丛中,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里,她的浓密阔厚的绿叶覆盖着幼枝,矫健挺拔的顶尖直刺着青天。忠贞不屈,宁折不倒,只有她才能担当得起“骄杨”二字的美喻。她不幸惨遭反革命的杀害,忠魂化为一团烈火,与燎原的红焰联成一片,对准反革命猛烈地燃烧起来。她用生命写出一首悲壮的诗歌。
戏中与杨开慧烈士对立的角色是叛徒黄亚男。她象藤萝一样依附着地主的儿子、国民党反动派范凌禹,这就是她成为陈独秀信徒——右倾机会主义者,终于走上叛徒、特务的可耻道路的原因。“藤萝绕树生,树倒藤萝死”,范凌禹所代表的反动黑暗势力必然要灭亡的命运在等待着她。
杨开慧的女战友——方辉的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她象一株从岩石底下经过断裂的缺口挣扎出来的劲竹。她的植生于岩石下的弯扭曲屈的苦根,她的遒劲韧挺的枝叶,不管是多么厉害的迅雷、烈风、暴雨、严霜都毁掉不了。她永远挺拔多姿地摇拽在多变的风雨晦明的气候之中,即使她的枝叶受到严酷的摧残,但她的苦根不死,仍能从岩石裂缝里生出新笋新枝,顽强地战斗下去。
剧中人的声音笑貌不断闪现在脑海之中,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天安门广场。月光象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广阔的天空,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然耸立,毛主席纪念堂高大巍峨。面对着这月下的清景,思绪万千。记得有这样的两句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这些革命的后来者,是并没有看见过当年照射着井冈山革命红旗的明月的,但我们今天抬头望见的明月,却曾经照射过杨开慧、蔡和森……无数革命先烈。在这千里流霜的月光之下,怀念杨开慧烈士,怀念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想到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经过许多曲折流到现在,红色江山得来不易,巩固、建设和发展更不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