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企业要有好厂风 记产品质量优良出名的“全国纺织工业大庆式企业标兵”嘉丰棉纺织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9-25
第1版()
专栏:

社会主义企业要有好厂风
记产品质量优良出名的“全国纺织工业大庆式企业标兵”嘉丰棉纺织厂
今年五月上旬,在全国纺织工业学大庆会议召开前夕,上海市委作出决定:上海市第三十三棉纺织厂恢复原厂名——嘉丰棉纺织厂。
社会主义企业要有一个好的厂风。“嘉丰”有一个好厂风,已经很有一些年头了。人们把嘉丰的厂风概括为:虚心好学,严细成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务虚名,不赶浪头,不做表面文章,作风踏踏实实。
好产品和好厂风
嘉丰,论规模不过三万多纱锭,论职工人数不过两千多,但这家中型纱厂在上海工交战线和全国纺织战线影响很大。长期以来,这个工厂以生产多快好省全面发展、特别是产品质量优良出名,以有一个好厂风出名。
六十年代初,嘉丰厂在全国纺织系统,第一个获得外贸商品检验部门授予的“出口免检证书”。一九六三年全国经济工作座谈会,树立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五面红旗,嘉丰是其中之一。周总理在接见这个厂的代表、了解到这一情况时,勉励他们:“这个不容易啊!要保持。”时隔十年,一九七二年,周总理在广交会接见各省市代表时,又提到了嘉丰,称赞这个厂的产品质量好,在东南亚受到欢迎。直到目前,这个厂始终保持“出口免检”的荣誉。它的棉布行销一百来个国家和地区,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质量事故。
嘉丰的棉布,一部分是在国内经过印染加工然后外销的;由于质量水平高,能够适应印染厂加工漂布、花布、深色布、浅色布等各个品种的要求,多年来被印染厂称誉为“万能布”。上海印染行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嘉丰厂提供的坯布,总是被用于加工难度最大的品种。在上海纺织系统的历次产品质量评比中,嘉丰的布总是被列为同类产品的“标样”。今年,这个厂是上海纺织系统第一批获得产品质量信得过证书的企业之一。
产品质量过硬,其他经济技术指标也过硬。二十年来,这个厂的纱、布单产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先进行列;解放以来,机器设备增加不到三分之一而产量却增加了三倍。用工用料,年年低于国家规定;近年每年节约的原棉,相当于一千亩棉田的产量。成本、利润,长期保持纺织行业先进水平;两个主要品种4040府绸和3036细布的利润,分别比行业平均水平高百分之二十八和十八;文化大革命的十一年中,为国家提供的利润、税金,可以建设十一个同样规模的棉纺织厂。这样好的产品和经营成果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联系嘉丰的好厂风了。
嘉丰的干部、工人常讲,要“为人民着想,为国家兴旺着想”。这两个“着想”,是嘉丰厂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他们以大庆为榜样,不断地批资本主义,批修正主义,克服本位主义,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需要放在第一位。嘉丰生产的布,多数都要经过印染厂加工才到消费者手里;他们把自己厂看作是用户厂的前道工序,提出“用户厂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质量标准”。当规定的质量标准同用户厂的要求有矛盾时,坚持服从要求高的一方,从严要求自己。十多年来,这个厂曾四次根据用户厂的需要,提高质量标准。
最近几年在学大庆运动中,嘉丰“自找压力”,在产品质量方面又抓了两件事:一是实行了“少拆、不拆坏布”的制度。纺织系统不少企业作了“少拆、不拆坏布”的努力,但坚持颇难。嘉丰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了不拆坏布的六大好处,终于坚持了下来,使棉布的内在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二是提出了向“零分”布进军的响亮口号。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下机的棉布如果存在少量的疵点,扣分不超过十一分,就是正品。搞“零分”布,就得要求下机的棉布没有任何够上扣分的疵点,不经整理车间修、洗、织补,直接可以入库、出厂。嘉丰为了织出“零分”布,从三班挡车工人到保全保养工人,从织布车间到前纺车间大力协同,道道工序都严格把关。
嘉丰,为了对消费者负责,用一丝不苟的精神把好产品质量检验关。工人群众为寻找六枚误夹在布匹里的大头针,把已经运出几十公里外的布追回来,逐匹翻检,直到把六枚针统统找到为止。这种“布海捞针”的精神,已在嘉丰厂的干部、群众中扎了根。
严密的企业管理
科学的严密的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一环。他们抓企业管理,确实称得起“严细成风”。
严,首先是严在设备维修、工艺管理、操作管理等基础工作上。他们学习大庆,扎扎实实抓设备管理,制订了“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严格交接,严细分析”的“四严”措施。机器的大修理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内容总是比国家规定的多,工作标准总是比国家规定的高。全厂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二以上,超过了上级规定的指标。“罗拉”是细纱机上把粗纱牵伸成为细纱的关键部件;棉纱的条干是否均匀,与“罗拉”平直有密切关系。细纱保全工作法规定了“罗拉”的偏心度。嘉丰的细纱保全工人为了提高细纱质量,决心把偏心度进一步缩小,使之达到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分之一。工人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硬是使全厂八十几台细纱机台台达到了这个高标准。到如今已十几年了,一直是这样。
嘉丰厂执行操作法的严和细,也是有口皆碑的。“四人帮”煽动无政府主义,把操作法说成是资产阶级管、卡、压。嘉丰厂针锋相对提出:“质量是关键,操作半爿天”。一九七一年以来,全厂大张旗鼓地整顿和健全了各个工种统一的操作法,周周有操作练兵,月月搞操作测定,季季抓操作经验交流。细纱车间开辟一个车速高、难度大的生产工区叫做“红专工区”,专门配备了团支部书记和教练员,每一个青年工人都要轮流到这里“入学”。布机车间一九七三、七四年进厂的新工人,在学习操作法、上技术理论课以后,还要经过笔试、口试,上车实践,然后正式挡车。全厂一百二十名布机挡车工,个个创造了“万米无次布”的优异成绩。
经济工作要越做越细。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厂顶住“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三次修订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一直没有放松过。他们很注意依靠群众搞好企业管理,采取了群众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质量分析、操作互查、纪律互查、安全值岗等民主管理制度。经常开展质量分析、经济活动分析等活动,认真总结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有一次,车间反映断头增加,操作困难。为了合理地确定车速,技术部门的专业干部同工人一起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八年来有关车速,断头、效率、产量、电耗等一千多个数据,画出曲线,寻找这些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车速,使断头减少,电耗降低,效率提高,取得了多快好省的效果。
可贵的实事求是精神
这个厂的干部、群众,注意鼓实劲,干实事,讲实效,不赶浪头,不务虚名,不做表面文章。这种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贯串在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事关路线的问题。
多年来人们对嘉丰有个评定:这个厂是坚持总路线、多快好省全面发展的先进典型。多快与好省的关系,在这个厂一直处理得比较好。
五十年代后期,在大跃进形势下,纺织系统出现了一股片面强调提高车速,追求产量的潮流。嘉丰也注意车速,注意产量,但他们是从整顿机器设备、提高工人操作水平入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加快车速。当时,嘉丰由于在提高车速方面迈得步子不大,一度被一些人指责为“右倾”、“保守”。但他们始终坚持把多快与好省统一起来的方针,不赶那种片面地抓一个“快”字的浪头。经过一段时间,当有些厂由于基础工作差,不得不把过了头的车速大幅度退下来时,嘉丰的车速和产量水平却连同产品质量稳稳地进入了先进行列。六十年代初,他们又顶住了当时的一股右倾情绪和用牺牲生产效率来换取棉纱质量的另一种片面性。类似的情况,后来在不同时期里几次出现过,每一次他们都能较好地处理。常常是这样:他们在某些“单项”上往往“成绩平平”;而到后来,那个“全能冠军”的桂冠却总是落在他们身上。
也正是这种可贵的实事求是精神,使这个厂在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中,不畏“四人帮”的帽子、棍子,表现出了革命的坚定性。“四人帮”及马天水一伙在上海强行推销他们那套假左真右的企业管理“新鲜经验”,鼓吹建立“无制度工厂”。嘉丰厂党委从实际出发,在一九七一、七三、七五年,围绕要不要规章制度问题,发动全厂职工开展了三次大讨论,学习恩格斯《论权威》等经典著作,进一步武装思想。在那几年里,这个厂不仅坚持了合理的规章制度,而且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在管理工作的不少方面实行严格要求。一九七五年八月,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指示有关部门到嘉丰厂调查、总结加强企业管理的经验。“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得知后,派人急匆匆赶到厂里,又是威胁又是哄骗,硬要厂党委依照“四人帮”的调子去讲什么“路线”,不要讲生产,不要讲企业管理。厂党委坚持汇报真实情况,不说假话,用“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办法,回击了“四人帮”。在“四害”横行的那几年,这个厂受到的压力不小,什么“复辟势力严重”,什么“上海棉纺行业中最差的班子”,帽子、棍子一齐飞来。党委一班人不怕打击,不怕撤职,顶住了这股逆流,他们互相鼓励:在革命岗位上干一天,就要为毛主席革命路线战斗一天。
好厂风的由来
嘉丰的好厂风,是由这个厂各级领导班子带出来的。这个厂的党委,要求每个成员做革命的带头人,生产的内行人,群众的贴心人。要求群众做的各级领导先要做到,不要群众做的领导坚决不做。他们处处以身作则,从不搞特殊化。他们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工作习惯,就是:做工作先学学党的政策,办事情先听听群众的意见,作决定先查查实际情况。这样一来,他们处理各种问题心里就有底了,就能果断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拒绝错误的东西。
嘉丰之所以有个好厂风并长期保持,还由于这个厂很注意发挥老工人传帮带的作用。嘉丰已有四十多年历史,老工人多。他们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生产上一丝不苟,技术上精益求精;厂里所提倡的“严”、“细”,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是一种习惯。他们最珍惜本厂的好厂风,时时处处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十一大代表、老劳模张浩芬,一九五六年以来一直被评为模范标兵。她看管络筒机,打的“结头”小,牢,好,清。从七五年以来月月保持百分之百的好结率,两年打结二百七十多万只,没有一只疵结头。她先后带了二十八个徒弟,带一批,红一批,专一批。细纱挡车工李品娥,文化大革命前是市级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在“四人帮”横行的几年里,她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操作法被胡说成是“管、卡、压”,她照样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从墙上拿掉了,她仍然照着做。“四人帮”一伙污蔑她是个“生产党员”、“保守势力”,把她打成“黑标兵”,她坚信抓革命促生产不会错,坚信“嘉丰风格”不会错,坚信“三老四严”不会错。不仅依然战斗在岗位上,年年月月出好成绩,还带出了一批思想红、作风好、技术过硬的青年接班人。就是这样,使许多进厂不久的青年工人迅速拿起了“嘉丰风格”的接力棒。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分是非,“嘉丰风格”重新得到了高度肯定。今年五月份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学大庆会议,授予嘉丰厂“全国纺织工业大庆式企业标兵”的光荣称号,并发出了纺织战线要有一百个“嘉丰”的号召。
本报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