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美化群众生活的艺术——从《上海实用美术展览》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0-08
第6版()
专栏:

美化群众生活的艺术
——从《上海实用美术展览》谈起
王家树
不久前,在北京展出的《上海实用美术展览》,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一提起工艺美术,人们往往想到那些高贵的、欣赏价值很高的手工艺陈设品,如象牙雕刻、玉器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品,是工艺美术的一个门类。它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也显示着中国人民勤劳智巧的优良传统。
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工艺美术领域另一个门类——日用工艺美术(实用美术)。这是美化群众生活的一个大的艺术门类。从经济角度说,举凡轻工、手工、纺织等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的花色品种繁多的日用品都被称为工业产品;但从文化艺术角度说,这些工业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要在造型、色彩、装潢等方面经过不同程度的美术设计和加工——这就是我们说的日用工艺美术。
发展社会主义工艺美术事业,从全局看,日用工艺美术是个重点。因为日用工艺品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使用价值),是人们时刻不能离开的生活资料;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的审美要求。正是因为日用工艺美术与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所以它实际上对群众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使人们感到生活的美,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激励着人们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加倍努力工作。
日用工艺品的数量、质量、品种和整个外观形式,一般说来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形象标志。因之,随着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人们也就相应地对日用工艺品不断地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是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被林彪、“四人帮”的假左真右那一套搞得是非不清,思想混乱。群众生活中正当的审美活动,群众的健康的生活情趣,遭受到破坏和践踏。林彪、“四人帮”不关心群众生活,更不用说让群众在现有条件下美化自己的生活。广大工农兵群众希望生活越过越好,他们却说这是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群众在有限的条件下,设法将生活美化一下,他们又说这是修正主义的苗头。打倒了“四人帮”,群众心欢畅,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人民生活逐步好起来,群众性的美化生活的活动也就多方面地开展、丰富起来。这里是宽大的土地肥沃的艺术园地,我们的工艺美术工作应当在这里耕耘、播种、灌溉,开花结果。
但是也要看到,由于林彪、“四人帮”多年推行的假左真右路线的干扰破坏,余毒还远未消尽。日用工艺美术品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落后于群众的需要。群众看了《上海实用美术展览》,一方面是热烈欢迎、赞扬,另一方面,普遍而强烈地提出问题:为什么很多展出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与群众见面呢?
关心还是不关心群众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审美活动,是有没有群众观点的一种表现。日用工艺美术是具有群众性的普及的艺术形式,也是构成整个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不能设想,实现了四个现代化,而我们整个日用工艺品面貌、外观形式——造型、色彩、花纹、装潢、包装等,还依旧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上。郭沫若同志一九六四年为《中国古代服饰资料选辑》写的序中说过:“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准,在这里艺术和生活是密切结合着的。”从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高度来说,也应重视和努力发展日用工艺美术,提高日用工艺美术品的艺术质量。
日用工艺品的设计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就是要考虑当前的生产技术条件、设备条件、物质材料的性能特点等等因素,从这个实际出发,尽可能把产品搞得好一些、美一些。脱离生产实际主观设计是错误的;借口客观条件,因循守旧,不探索新的路子,也不对。要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好的设计应当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喜见乐用;也要借鉴古人和外国人,但不迷信照搬。好的设计往往具有单纯而不单调、简朴而不简陋的特点。设计工作者担负着美化群众生活的光荣任务,应当满腔热忱地关心群众生活,深入生活,调查研究,与人民共呼吸、与产销紧密结合,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解放思想,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上海实用美术展览》已经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上海日用工艺美术各方面的成就,特别是设计工作方面的成就。上海能够做到的,其他各地经过努力不是同样可以做到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