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把河套加速建成粮食基地 内蒙古河套地区总结经验实施新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0-10
第1版()
专栏:

把河套加速建成粮食基地
内蒙古河套地区总结经验实施新规划
编者按:河套灌区建设的经历说明了两点:
一是发展农业的生产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办事,绝不能凭主观愿望,一时心血来潮,就瞎指挥一气,也不能单靠政治号召和行政命令,去轻率地、盲目地组织大干;否则,水利条件再好,也将带来水害,群众的积极性再高,也会徒劳无功,受到挫伤。
二是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一定要以实践作为检验是非的标准,把“四人帮”那些假左真右的流毒扫除干净;那种回避主要矛盾,就事论事,争论不休,推卸责任的态度,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只能妨碍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
河套灌区的治理,困难很多,认识到这两点,并立即见之于行动,就大有希望。这样总结经验,对我国十二个商品粮基地的建设,都有参考意义。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每当提起这个古老的民谚,人们不禁关心地问:千百年为害的黄河已在各处除害兴利,得天独厚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发展农业的现状如何?
河套灌区的建设,早已动手了。二十多年来,“唯富一套”的有利因素,经过逐步改造,已扩大运用起来。过去,黄河无堤无坝,多口引水灌溉,水涨易涝,水落易旱,灌溉面积始终局限在二百几十万亩,粮食总产长期是三亿来斤。现在,黄河沿岸有了防洪大堤,控制住了河水泛滥。河套前沿建设了黄河大型引水枢纽工程,实行“一首制”引水,由此往东兴修了灌水总干渠和多座分水枢纽工程,用水调节自如;套内修了十三条干渠、四十条分干渠和二百多条支渠,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灌水渠系。灌溉面积比解放前扩增一倍多,粮食总产上升到九亿斤左右。近三年来,排水沟系的骨干工程,如长二百多公里的总排水干沟、套内的十二条干沟和多数分干沟也基本挖通。
但是,河套灌区又处在盐碱化的严重威胁中,每年几乎有十六万亩耕地发生次生盐碱化。现有耕地的半数以上已成为盐碱化程度轻重不同的低产田,其中捉苗率在百分之三十以下的重盐碱地,约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一。粮食单产多年在二百斤上下波动,林牧副渔也因碱害上不去。目前,这里的灌排配套的工程量还很大,而且地多人少、机械化程度低,要在短期内根治这么大这么重的盐碱地,困难很多。
那么,怎样克服目前的困难,发挥有利因素,排除不利因素,使建设河套商品粮基地的希望变成现实呢?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摸清盐碱化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根治,以趋利避害。
河套的自然特点本来很明显:一是气候干旱,常年降雨量一百五十毫米左右,春小麦等主要作物生长期内的有效降雨量仅二、三十毫米,只有靠人工灌溉,才能保种保收;二是土地多是黄河冲积而成的草甸沙土,在年蒸发量高达二千二百毫米以上的情况下,土壤中的盐分很易随水上升到地表,只灌不排,就会积少成多,造成次生盐碱化;三是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易灌难排,四、五百个流量的河水,十天左右就能沿着渠道灌遍几百万亩耕地,而排水则因地下水的比降非常平缓,要到枯水季节才能慢慢退入黄河。
解放以后,因为急于扩大灌溉面积,既没有摸清河套的自然特点,又不研究历史上的灌排经验,也不倾听群众意见,领导机关一声号召,主事部门一个决定,就轻率地大量引水灌溉,同时在原来起排水作用的乌加河上筑坝淤田,一下子把整个河套的退水出路堵死了。加之各地普遍实行大水深浇漫灌,盲目扩种水稻,使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在这二十年的时间内,平均每年引水量三十八亿立米,每年蒸发量十三亿立米,其余二十多亿立米的水统统渗漏到地里,土地盐碱化逐年加重。群众很不满意,说乱干了二十年,换来个难治的“水鼓症”。
“水鼓症”分明是违背客观规律所造成的,但迟迟不能“对症下药”,问题在哪里?除了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外,主要是长期以来,领导机关和主事部门的有些同志,坐在办公室里打“嘴官司”,就以灌为主还是以排为主的问题争论不休。一方老是把盐碱化单纯归之于大水深浇漫灌,生怕触及他们过去那种重灌轻排的片面思想;一方以为只要能排水就万事大吉,不去正视过去为什么不能科学用水的原因。这种争论掩盖了河套盐碱化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林彪、“四人帮”那条假左真右路线所造成的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内伤。
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深入揭批“四人帮”和今年春天的实地调查,内部的不同意见也在实践第一的标准下统一了。大家都看到河套的潜力很大,根治盐碱是个排的问题,要能灌能排,排灌配套,科学用水,建设商品粮基地的规划也就顺利制订出来了。
现在,实施规划的各种工作正在加紧准备,已分东西两个会战区开始进行。东部是灌区下游,盐碱化严重,自流排水不畅,建设的重点是打通排水入黄河的出路,同时注意排灌配套,打竖井提取地下水,视水质好坏,实行井渠双灌或者井沟双排,将地下水位降到二米到二米五以下。现在已建立了三个沙石厂、六个井管预制厂,五十台打井钻机正在昼夜开动,争取封冻前打井一千眼。西部是灌区上游,自然排水条件较好,将以排灌配套为重点,实行渠、沟、田、林、路综合治理,努力提高现有耕地的产量和扩大耕地面积。到八月底,三个旗县已建成高产稳产田六十二万亩。
巴彦淖尔盟各族人民的决心很大,力争用三、五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因地制宜地彻底根治盐碱,一定要迅速完成把河套建成商品粮基地这一大有希望的事业。
新华社记者 田聪明 本报记者 刘云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