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莱因露天褐煤矿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0-14
第5版()
专栏:西德通讯

莱因露天褐煤矿见闻
新华社记者 刘云峰
不久前,记者乘直升飞机前往位于西德首都波恩西北方向的莱因褐煤矿参观。在科隆—杜塞尔多夫—亚琛三个城市之间二百五十平方公里的莱因褐煤矿区上空,我们从直升飞机上向下望去,只见一个个开阔的露天矿场,一座座雄伟的坑口电厂,一块块平整的农田草地,一片片茂密的新植树林和一处处晶莹的湖泊池塘,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我们来到莱因褐煤公司的福图那—加斯多夫矿。这个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矿。矿区面积二十平方公里,储煤量十亿吨。自一九五五年开始采煤以来,开采深度已达二百八十米。目前仍在继续深挖,计划开采后期将达到五百米的深度。在这里,两台日挖掘能力为二十万立方米的轮斗铲、四台日挖掘能力为十万立方米的轮斗铲和五台大型排土机,伸张着巨臂,在不同的阶梯上进行剥离、采掘和排土。自动化皮带运输线把轮斗铲采掘的煤或剥离的泥土从不同的方向流水般地运往转运中枢。
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近正在运转中的日动土能力为二十万立方米的轮斗铲,它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声音使人觉得大地在颤动。陪同参观的主人关心地招呼我们站远点。乍看起来,轮斗转动速度并不算快,每分钟才转两圈,但它煽动起的风沙如果打在人脸上还是够疼的。这个庞然大物重一万三千吨,长二百二十米,高八十四米,轮斗的圆盘直径二十一点六米,相当于七层楼房高。圆盘上共有十八个铲斗,每个铲斗容量六点三立方米。机身座落在分两行排列的十多个履带车上,可以随着掘进部位的变化自由移动。轮斗铲的另一端连接着日排土能力为二十四万立方米的排土机。这一套机器每班仅需要五个工人,轮斗铲驾驶员二人(轮流操作),排土机操作一人,地面指挥一人,负责清洁整理一人。
轮斗铲—排土机—皮带运输连续作业的体系,把挖掘的煤直接运到发电厂和煤砖厂,泥土沙石则被运到矿的另一边进行充填。随着开采的加深,运输越来越困难,但是,皮带运输的方式却解决了距离较短而位差较大的困难。福图那—加斯多夫矿大约有五十公里长的皮带运输装置。这种钢丝心的橡胶皮带,宽三米,运速每秒六米,每小时运量达三万八千吨。莱因褐煤公司共拥有约一百四十公里长的皮带运输线。除了皮带运输外,还有铁路运输。该公司共有四百七十六公里长的铁路线。
莱因褐煤含水量高达百分之六十,远距离运煤显然是不经济的。莱因褐煤公司在煤矿坑口建立电厂,就地发电。该公司共有六个坑口电厂。我们参观了六个电厂中最大的下奥森电厂。这个电厂总装机容量为二百七十万千瓦,最大发电机组为六十万千瓦。这样一个机组每天耗原煤一万八千吨,其发电量可供一个一百一十万人口的城市用电。全厂每年发电二百三十六亿五千万度,每年需原煤二千九百六十万吨,需水五千六百六十万立方米。电厂自耗电每年十三亿三千万度。电厂所需原煤直接通过两千米长的皮带运输线从福图那—加斯多夫矿运来。全厂共有职工两千人。
莱因褐煤矿区地处西德人口最稠密的北莱因—威斯特伐利亚州,又邻近大城市,如果不对矿区的开采和恢复进行全面规划,必然会对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这方面他们是有教训的。现在人们重视新矿区的全面规划和采煤后的矿区恢复工作。他们利用新开矿区的好土恢复老矿区被破坏了的农田,利用旧矿排土所堆集成的山丘植树造林,利用开采后遗留的坑洼修造人工湖。
在访问中我们看到,一些一、二十年前的老矿区现在都已经恢复成为平整的农田、草地、旺盛的林区或一个个湖泊、池塘。在已经恢复的农田里,小麦长得齐腰高,在浓绿的草地上,一群群奶牛在悠闲自在地吃草。我们还看到人们正在灌浆淤田。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把好土和水拌成泥浆,从数公里之外用管道输来,浇灌到三公顷见方的地里,淤到一米至一米半后,即排水晾干,成为良田。
在老矿区植树造林也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了。据介绍,最初主要是种植白杨,到六十年代开始种植用材林,针叶和阔叶的混杂林。现在每年种植三百多万棵种类不同的树木,其中阔叶类占百分之八十以上,针叶类占百分之十左右,杨柳约占百分之二。
参观过程中,在已恢复的空地上长着的一种蓝紫色小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问才知道,这是一种名叫羽扇豆的豆科花草,它能固氮肥土,又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承担着调节矿区空气的责任。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西德莱因褐煤会司的福图那—加斯多夫矿每天挖掘能力为二十万立方米的轮斗铲。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