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黄埔新港建设速度还要加快——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1-01
第1版()
专栏:

黄埔新港建设速度还要加快
——调查报告
黄埔新港是我国新建的五个重点港口之一。它位于广州市郊珠江与东江的汇合口,老港下游八公里。港湾条件良好,两万多吨的船舶可以乘潮从珠江口上溯到这里停泊,按照国家建设计划,到一九八五年,黄埔新港将建成几十个泊位,成为我国南方一座新兴大港。
与国内现有的港口相比较,黄埔新港在设计上工艺机械化水平比较高。正在施工的第一期工程五个泊位,其中两个专业性泊位的主要工艺设备在目前都是国内最新最大的。以专门装卸散粮散糖的第一号泊位为例,它的散粮圆筒仓高达五十五米,库容两万八千吨,比广州市十五层的人民大厦还要高大宏伟,按照设计能力,可以在十个小时之内,把一艘万吨轮卸空。
黄埔新港是一九七三年周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以后,开始设计兴建的。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广东省成立了建港领导小组,广州市成立了黄埔港建港指挥部。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指挥部带领广大建港职工和贫下中农,抵制“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建港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新港五个泊位的主体工程和铁路、公路基本建成,实现了简易投产。近两年多来,吞吐量逐年增加,建港工程不断取得进展。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生产性和生活性建筑相继建成,机械设备也大部安装投产。
就在这样一个工作较好的工程中,也还是存在不少问题。这集中表现在港口第一期工程已经进行了五年时间,还未能完成收尾工程。它的两个较先进的专业性泊位,一个由于个别设备没有解决,配不上套,影响设计能力的发挥;另一个泊位的主要工艺设备至今还未能生产制造,不得不临时采取过渡性工艺方案处理。问题还在于,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这些尾巴工程还将继续拖延下去。
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建港的进度呢?
黄埔新港施工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建港材料不及时,建港设备质量差,不能如期交货,拖了工程的后腿。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如何执行毛主席制定的在基本建设战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根本方针。
黄埔新港的建设,国家投资一亿元,后又追加三千万元。无论是钱是物,国家都是予以重点保证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吃小灶”的单位,也常常遇到原材料品种、规格不对口和供应不及时的问题。例如,去年这个港集中力量搞土工建设,需要水泥一万多吨,交通部拨下指标以后,一吨货也提不到。后来,只好由广东省委、广州市委的领导出面,向省、市工交企业挪借,不能不影响工程的进展。再如,第二期码头主体扶壁模板所需要的钢材,是施工急需的,已经等了八个月,最近才解决。
新港建设者们深深感到,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由于他们在基本建设战线大搞无政府主义,给国家的重点建设工程带来了很大危害。这种流毒不肃清,必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新港的建港材料为什么不足?是国家计划以外的基建工程增加了,不少单位为了上自己的建设项目,拚命搜罗囤积基建材料,严重地分散了国家的物力。这种情况造成了我们国家基建材料既少又多的矛盾:从一个具体施工单位来说,材料不足;全国积压的材料并不少。新港建设者们打了一个譬喻:这好比大家都打算为自己配一付中药,每一个人都差几味药,互不相让,结果谁也吃不成。
机械设备是港口工程配套的关键,这又是建港人员一个头痛的问题。
以黄埔新港三个专业性泊位为例。一号泊位的散粮圆筒仓设有电子磅、缝包机等一整套散粮装袋的设备,每小时装粮五千包,但需要六台装卡机送上火车车厢,现在连试制的第一台还没做出来。因此,这个泊位虽然备有国内一台最大的吸粮机和两台最大的桥吊,但无法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用。二号泊位是袋粮机械化装船泊位,它的主要设备螺旋装船机的制造才刚刚得到落实。三号化肥泊位采用托盘堆存工艺,整个仓库需要托盘一万三千个,现在只进场了五百个,虽然设计先进,也无法使用。
负责这些设备设计和制造的工厂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建港指挥部为落实订货、督促交货花费了大量精力。例如,一号泊位桥吊需要的四台电动机,由上海一家电机厂制造,应在一九七六年交货,但到了一九七七年三季度末还未安排生产。指挥部多次派人协商催促,没有结果,最后不得不请求国家建委、一机部和上海市委的三位负责人亲自批示。最后,这家工厂突击一个月完成了应该三个月完成的制造任务。即使这样,也把设备安装配套的时间整整拖了一年。
黄埔新港长期不能按设计工艺全面建成移交投产,除了在材料设备方面遇到了实际困难以外,建港的组织领导工作也有弱点。新港工程是由广州市黄埔港建港指挥部领导兴建的。在简易投产以前,交通部派有工作组驻在工地,国务院建港领导部门经常派人检查工作,省、市委负责同志逐周逐旬地到现场督促检查工程进度和解决问题,各施工单位主管局的领导在工地蹲点,带领所属单位职工日夜奋战。特别是一九七五年下半年,周总理关于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指示到了期限,中央有关部门要求年底以前一定投产,不能正式投产,就搞简易投产。当时,新港近万名建港大军,连续三个月没有过星期天,出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
今天看来,当时简易投产的条件还有不够成熟的地方,实际上只有两个泊位可以勉强卸货,辅助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都没有建成。这给生产带来很大困难,生产和基建还相互干扰。同时,由于宣布了简易投产,出现了一种松口气的情绪。从此,领导就很少来了。到了一九七七年,指挥部调整机构,缩小编制,削弱了统一领导的作用。
领导力量的削弱,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收尾工作。例如,港口的用水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但设备运转要水,码头仓库防火要水,职工生活要水,而且还有向停泊船只供水的责任,但简易投产两年多了,水厂供水也将近一年了,由于水塔施工计划安排不及时,施工工期又拖得过长,结果新港用水很困难,港口蒸汽机车用水要靠汽车来拉,职工生活用水就更困难了。再如,港口的下水道干管早已修好,但是和建筑物相连的两、三米,甚至一米的管道没有人负责安装,污水就排不出去。直到最近,用水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
接通一、两米的管道,看起来是个小事,但是为什么长期不能解决呢?这件事反映了对于基建队伍如何领导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从黄埔新港的情况来看,港内土建工程是由广东省建筑公司承包的。建筑队担负港内施工任务,但行政业务上受公司领导。因此指挥部在生产计划安排上同施工单位出现某些矛盾时,往往不易统一。有时,一件小事,也要请省、市领导出面解决,指挥部在统一指挥方面缺乏权威,接管道就是一件典型的例证。简易投产两年多了,但建筑公司的领导硬说自己二十七年没搞过,不干。最后,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迫使生产单位不得不组织自己的维修队伍来解决。
从新港施工情况来看,对建筑队伍成绩的考核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主管部门对施工队伍的业务考核主要是两个指标:完成投资金额和建筑面积。这种标准鼓励建筑队搞投资额高、建筑面积收效快的工程,而不愿搞零星的配套收尾工作,吃了肥肉,扔下骨头。其中不少工程尾巴还在,但帐面上早已竣工。由于这种考核制度的存在,在黄埔新港的施工队伍虽然在修水塔、接管道的工作中比较拖拉,但是在修圆筒仓时却可以一个月完成三个月的投资额。
黄埔新港的情况说明,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象黄埔新港这样大的工程,没有地方积极参加,都会出现困难。地方对于国家的这种重点工程,应当树立全局观点,给予大力支持,把它看作是一个光荣任务。但是,对于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应当以中央主管部门为主。黄埔新港的建设,按道理,中央主管部应该比地方更为热心,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积极予以解决。但现在看来,特别是从简易投产以后的情况来看,不但地方抓的松了,主管港口建设的中央有关部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除反映出大家都产生了松一口气的思想以外,建港责任还不够明确。在组织基本建设方面,毛主席曾一再提倡实行“大包干”的办法。这样不仅分清职责,而且干得好的,在政治上经济上受奖励;干得不好,要受到惩罚,这符合经济规律。现在看来,这个问题,也是当前基本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的课题。
本报记者 张跃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