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美国的汽车和公路——美国交通见闻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1-03
第5版()
专栏:

美国的汽车和公路
——美国交通见闻之二
中国新闻代表团 李延宁
汽车多,公路多
在美国几个大城市访问时,主人们都喜欢在摩天楼最高处宴请客人。那里往往设有高级餐厅,价格昂贵,一般人是不敢问津的。从这些离地七、八十层甚至一百零几层的高楼上往下看,首先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正在行驶的一排排、一串串汽车。那景象多少有点象蚁穴附近的蚂蚁,成百成千,忙碌地来来往往。一条条高速公路,在穿越城市时为了不和市区街道相遇,都象桥梁那样建造在高高的混凝土墩柱之上。在某些地方,甚至四条高速公路互相立体交叉,上下重叠四层。
如果是夜间,从摩天楼顶上眺望,周围高楼大厦无数窗户的灯火,同一排排路灯和千百辆蠕动着的汽车射出的灯光上下相映,确实是一种别致的景象。无怪有人说,汽车,和摩天楼一样,都是“美国文明”的代表。
一谈到汽车和公路,美国官方宣传品总不免要洋洋自得地告诉你,汽车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会列举一些统计数字,例如:美国全国有一亿三千七百万辆大小汽车,平均每一点五七人有一辆;有公路六百十七万公里(包括城市道路约一百零二万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零点六六公里公路;有高速公路近六万五千公里,约占全世界高速公路总长的百分之七十……。
这些统计数字都不假,但是需要作点具体分析。例如,平均每一点五七人有一辆汽车,并不等于每家每户都有,无车户还是不少的,而较富的家庭则往往一户有两辆,甚至三辆。车的好坏也大有区别,富翁们的装有彩色电视机和小酒柜的豪华的“卡迪拉克”牌汽车,同车长不足两米、仅容两人挤着坐的被人称为“小甲壳虫”的汽车相比,差距是很大的。不少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破车仍在行驶。但是,尽管如此,美国汽车多,有车的人多,这仍是事实。阶级的差别在这个国家里似乎主要不是表现在有车无车之间,而更多表现在好车坏车之间和一车多车之间。
从五十年代开始大力建造的、沟通全国各州主要城市的联邦高速公路网,以高速公路为骨干,在美国已形成一个干线支线相连、沟通城乡的全国公路网,公路总长中百分之四十六为水泥混凝土或沥青的高级路面。
正因为车多、公路好,汽车在各种运输工具中无论在客运或货运方面都已处于主要地位。一九七五年汽车在全国城间客运总周转量中占百分之八十八。如果以城市内部和城市到郊区的短途交通而言,汽车更占压倒优势。至于货运,在一九七五年全国城间货运总周转量中,汽车运输的比重(百分之二十三点三)仍小于铁路(百分之三十六点一)和管道(油管、天然气管等,占百分之二十四点四)。但是,如把短途货运计算进去,那么汽车运输的比重是大大超过其他运输方式的。美国同西欧国家一样,为了降低成本,很少使用敞篷卡车长途运货,一般用大马力牵引汽车拖带一辆很长的、封闭的厢式半挂货车,或者在后面又拖带一辆全挂车。一车两挂,总长二十多米,总重四十多吨。
车多带来的烦恼
家里有了小汽车,当然很方便。但是,如果你同一些拥有汽车的美国人谈起汽车,对方多半就会摇头叹气,发上一大堆牢骚:什么上下班时交通拥挤不堪,有时一小时还开不了十英里呀;什么城市里停车太困难呀;什么汽油价和保险费都贵得叫人受不了呀;空气污染得太严重呀;车祸太多,每年因此死亡四、五万人,受伤一百八十万到二百万人呀……。人们讲这些话时那个心烦意乱的样子,使你不禁要想、要问他:拥有了汽车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来自汽车的这一切麻烦当然也都是事实,其中许多是外国访问者来到这个国家不要多久就能一目了然的。拿停车困难来说吧,在美国大、中城市里,凡是准许停车和可以停车的空间(街边、空地、地下室等等)都停满了车,甚至可以见到有些楼顶上也停了汽车。原来美国城市中已产生一种行业——停车业,利用地下室、空仓库,甚至专门建造多层的建筑物(屋顶上停着车的就是这种建筑物)供人们停车,计时收费。百货店、餐厅、剧院等刊登广告时也忘不了写上一句:“本店(厅、院)设有停车场专供顾客使用”。即便如此,停车问题仍是有车者头疼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人买车?美国朋友们回答说,这就有不得已的苦衷了。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公共交通工具很不发展。我们到过的九个城市几乎都没有无轨或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的线路和车辆都少,等十多分钟不见车来是常事。地下铁道全国只有很少几个城市有。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你上班地点就在住宅附近,那就只好自备汽车了。至于乡村地区,比城市里更需要汽车。美国农民居住极端分散,一家一处,根本不成村落,离市镇好几十英里。要是没汽车,孩子上学,主妇买日用品等等都成了问题,在美国这个社会里简直是没法生活的。
客观上既有需要,那大汽车公司的广告和不断上门劝说的汽车推销商又是那么甜言蜜语:买不起大型车吗?便宜得多的小型车(多半是从日本或西欧进口的)也有呀!再不然,更价廉的,人家用过一两年的旧车也多的是!手头积蓄不够吗?可以分期付款,银行给垫上,付利息就行。老婆孩子眼巴巴地望着你,她们早就对邻居家的车眼热了。于是,下了狠心:“买吧!那怕别的方面省吃俭用,也得买个车。”
就这样,小汽车越来越多,而许多美国人每年收入中不小的一笔钱都花在汽车上。生活固然方便了,许多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一个恶性循环也形成了:公共交通越不发达,私人小汽车就越多,公共交通也就更发展不起来。
汽车一多,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状况确实也起了种种变化。例如:城市里空气污染严重,噪音嘈杂,近些年来,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家越来越多地迁居郊外(在洛杉矶,我们接触到的不少报馆高级编辑都住在离市区四、五十英里甚至更远的地方,每天开车来上班,走快速公路也得半小时以上)。市区里留下的是黑人、波多黎各人、墨西哥人等少数民族或其他低收入者。无怪今天美国许多大城市市区里黑人占了人口多数(在首都华盛顿甚至占百分之七十),而市长也往往选黑人担任。但这些市政府则越来越穷,甚至象纽约市政府那样濒于破产。原因之一就是有钱人搬走了,市政府税收大减,而支出却不减。在摩天楼林立的纽约市中心区曼哈顿,街道却年久失修,高低不平。在码头附近,一条街街心有一个大洞,在洞里塞了一只大汽油桶,以防出事故。
能源危机难以解决
小汽车太多带来的上述那些问题,都还算是小问题。更大的问题是能源危机。
美国人口不到世界总人口百分之六,而近几年每年消耗石油原油八、九亿吨,等于全世界每年原油总产量约百分之三十。其中单是汽车燃料一项每年消耗约三亿多吨。当初,小汽车的盲目发展,公路的大量建造,都是在那美国石油大垄断企业控制了全世界大部分石油资源,油价低廉的年代里发生的事。如今情况大不相同。而美国国内石油资源已消耗得所剩不多,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按目前全国每年消耗量计算不够七年之用。现在每年所需石油量的一半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付出大量外汇,引起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和美元危机日益尖锐。可以形象地说,汽车这只大“吃油老虎”加上飞机、轮船、工厂等几只“吃油老虎”已经在这个超级大国的金库下面啃出了一个无底洞。
我们在美国多次遇到好心的朋友,他们对中国决心尽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表示赞赏和鼓励,相信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民一定能达到目的。但是,他们往往反复叮嘱:“可要吸收我们的教训”,“不要学我们的消极面,可别发展那么多小汽车!”
在我们参观过的许多科研单位,特别是大汽车公司建立的科研单位,正在试验中的科研项目中不少是同交通、汽车或能源有关的。
在橡树岭(美国科研中心之一)的一所研究能源的研究所里,我们曾向所长提出一个问题:“美国解决能源危机的前景如何?”这位所长的回答是够坦率的:“要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仍象目前不改变的话,我看不到解决能源危机的前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