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搬大水 抗大旱 旱多久 抗多久 湖北省抗大旱夺丰收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1-11
第1版()
专栏:

搬大水抗大旱旱多久抗多久
湖北省抗大旱夺丰收纪事
编者按:湖北是今年我国受旱严重的省份之一。在大旱面前怎么办?湖北省委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组织城市工业力量,支援广大农民,搬大水,抗大旱,把长江、大湖两百亿立方的水送到大片干枯的农田,使大旱之年取得较好收成。群众说:“粮棉是油浇出来的,电催出来的”。事实再次说明,只有在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组织这场艰巨的抗旱斗争。
湖北省在领导抗旱斗争中,注意关心群众生活,做好细致的组织工作,力争大灾之年使群众不减少或少减少收入。只有这样,人们的积极性才能持久,夺取抗旱斗争的全胜才有保障。
目前,一些地区的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各地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抗旱斗争的经验,牢固地树立长期抗旱思想,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动员千百万群众,千方百计地打好这一仗。
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今年抗大旱夺得了农业较好收成,粮食比去年增产,棉花略有减产。这个成绩来得很不容易。
湖北省去冬以来持续干旱二百多天,自六月下旬到九月上旬,这里一直晴热高温,气温在摄氏三十五度以上的达四十多天,加上刮了十多天五六级西南干热风,日蒸发量十二到十四毫米,使得百分之八十的塘堰干涸龟裂,连长江、汉江有水文记载的十六条一级支流就有八条断流,有的支流断流三个月之久。大中型水库蓄水多数下降到死水位以下,三百多处沿江河涵闸能自流进水的只剩下四处。全省半数农作物约三千二百多万亩受旱;七百多万亩失收,先后五六十万人吃水发生困难。
在严重的大旱面前,湖北省委下定决心,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旱斗争。
省委亲手抓 决心抗到底
湖北省去年冬季就旱,开春雨水又少,一千六百多万亩早稻,有一千二百万亩需提水抗旱插秧。旱情紧急,怎么办?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和省委其他领导同志到了抗旱第一线。他们亲自调查了荆州、孝感地区的十四个县,旱灾严重威胁早稻生产。长江、汉江的水位下降,使早稻田很多不能翻耕,陈丕显同志提出:要把抗旱作为一场大战役来打,不能等天下雨,要下决心,抗大旱,实现今年农业丰收。
荆门县境内的漳河水库,灌溉荆门等四县二百多万亩农田。这四县常年粮食总产二十四亿斤,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九亿斤。但是,漳河水库水位降到死水以下,需要大型机械提水。陈丕显同志来到漳河水库,倾听群众的意见,研究解决的办法,经过同地、市委协商,立即组成漳河灌区抗旱指挥部,把沙市机械厂库存的十台大型动力机械运到漳河水库提水,柴油由省里负责供应。漳河水库架起了二百四十多台抽水机,两级抽水一百七十多天,提水四亿多立方,整个灌区大旱不见旱,保证了农业增产丰收。
入伏以后,湖北出现摄氏四十一度的高温天气,骄阳似火,大地生烟。孝感、黄冈、荆州等几个受旱严重的地区,不少地方禾苗枯萎,人畜用水都要配给,有的还只能找到一点污水。当时中稻正在孕穗,晚稻开始抢播,棉花正在坐桃,都急需用水。受旱严重的应山县,地处丘陵,水源困难,县委一方面集中劳力搬河水,抽库水,一方面组织十万抗旱大军,男女老少一齐上阵,用桶挑、盆泼、壶浇的办法,抗旱保苗。同干部、社员战斗在一起的省委领导同志,目睹人民群众同旱灾英勇斗争的事迹,深受教育,更加坚定了抗大旱夺丰收的决心。八月上旬,省委及时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号召各级干部确立长期抗旱思想。
工农结合 搬大水 抗大旱
湖北省今年的抗旱斗争,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搬大水,抗大旱。
在灌溉用水奇缺的情况下,要抗旱夺丰收,只有一条出路:向大江大湖大库要水。把长江、汉江和大湖泊的水搬上来,把水库的死水抽出来,全省按照水系、灌区和水源情况,全面规划,统筹安排,部署了四百六十多处搬大水的大、中型提水工程,安装大量电动机、柴油机。高峰时进水流量达到二千二百七十多个,相当于一条汉江的正常流量。一些大型水库和沿江的提水工程,都是流经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由单级提水发展到多级提水,一般是五、六级,七、八级,多的十几级,甚至二十多级,灌溉几十万亩,多的到上百万亩。到九月底止,全省抗旱用水达到两百亿方以上,相当于丹江口水库的总库容量。全省投入抗旱的劳动力将近一千万人,柴油机二百六十多万马力,电动机六十多万千瓦,抗旱高峰日用电多达四十万千瓦,用柴油五十多万吨。
搬大水,抗大旱,湖北省创造了新的经验,他们实行城乡结合,厂社挂钩,对口支援,把城市和工矿企业的力量,更好地动员起来,进一步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加强了对抗旱的支援。全省划分黄冈、孝感等六个抗旱战区,省委组织武汉、黄石等大型厂矿企业,对口进行支援,充分发挥他们支农的积极性,把可以用于抗旱的闲置设备和器材拿出来支援抗旱,有的作为调拨,有的作为借用,工业支援抗旱很快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武汉市负责对口支援黄冈地区,全力以赴地支援浠水、新洲、黄冈等八县抗旱斗争,做到需要什么给什么,那里有困难抢着往那里上。六机部安装公司为了赶制钢管,跑遍武汉三镇,一家一户地通知近二百名正在过星期天的工人返厂,奋战一天一夜,把钢管送到现场。就这样仅用了十二天的时间,完成了电机、水泵全部安装任务,在排水闸外的江边建起了扬水站,使龙口闸从长江提进倒水河的水增加到十多个流量。
困难越是大 越关心群众
湖北省今年夺得农业丰收,财力物力消耗很大。随着旱情的继续发展,抗旱费用还会增加。不少地方虽然增产,但开支大于收入,粮食、棉花是用油浇出来的,用电催出来的。因此,搞好今年的社员收益分配,组织明年的生产资金,成了突出矛盾。湖北省各级党委立足明年,狠抓当年,三手一起抓:一是全省四千八百万亩秋播任务,大约有半数以上需要抗旱播种,各地正在紧张地种好小麦,同时采取积极措施蓄水保水,引水提水灌塘灌库,为战胜明年春旱作好准备。二是针对农田基本建设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冬明春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抓好现有工程的续建、配套、挖潜,尽快扩大效益,提高抗灾能力。三是千方百计组织收入,搞好生产自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办好社队企业。财贸、工业、交通部门积极帮助社队开辟生产门路,狠抓社队收入。省委要求今年增了产的地方,要保证社员的分配收入比去年有所增加;在减了产的地方,也要想出各种办法,力争社员不减少或少减少收入。提高集体的分配能力。
本报记者 孙鸿宾 江绍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