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座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1-12
第6版()
专栏:

座位
陈淼
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的表演是吸引人的。很幸运,在侯宝林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里演出的时候,我得到了一张难得的票。被渴望和兴奋的感情所驱使,在剧场里还是人丁稀少的时候,我便早早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五排十四号。不多时,剧场里便人声鼎沸了。
“来,你换换座位!”
我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当我弄清是在同我说话的时候,我连忙又看了看票,是五排十四号,没错呀。
“你换一下,×书记要来!”
我诧异地心想,×书记自会有合适的座位,怎么要和我换呢?
“喂,你也得换一下!”
我身旁的一位少年观众也被催动起来。我扭头一看,身后已站着几位等候入座的人。虽然×书记尚未光临,我已决心让了,顺从地到那人指定给我的座位上去坐。
我在归来的路上,兴致盎然地回味着方才侯宝林的精采表演。不知怎的,在咂味品评中,那座位的事忽又闯入心头。
记得是一九四九年七月间的事。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开会期间,每晚都有观摩演出。那时还没有实行对号入座。有一天晚上,在北京珠市口当时的开明戏院演出京剧《野猪林》。演出开始不久,后边有人传过话来说,董必武同志来了。我作为大会工作人员,马上走到剧场后面去看,董老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安稳地坐在西北角一片空座位上。我请董老到前边坐,董老慈祥而亲切地摆摆手,我也就回去了。有个同志不过意说,怎么能让董老坐在那么靠后靠边的座位上呢?我心想说得对,又去请他老人家。董老说:不需要,这里就很好。当我第三次去请董老到前边坐的时候,他老人家慈祥的面容上露出严肃的神情,带着批评的语气说:“我们来晚了,坐在这里不是很好嘛,为什么一定要到前边去坐呢!”
这天晚上,我想了许多许多……。
我又想到了一九六二年二月的事。话剧、歌剧、儿童剧作者座谈会开会前夕,在广东省交际处的小礼堂里演出粤剧《花园对枪》,也不是对号入座。除了与会代表外,当时正在广州的陈毅、聂荣臻、罗瑞卿等好几位副总理都来看了。不多时,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也一同来了。随着总理那矫健的身影,送来了他那朗朗的笑声。我们没人狂呼,没人奔跑,还是安然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里漾起了难言的幸福的暖流。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坐在礼堂的最末一排。他们热情地“赶”别人到前边去坐。那些被
“赶”的人哪里肯去。于是周总理和邓大姐一起站了出来,让这个,请那个。有人不肯去,邓大姐点着一位女戏剧评论家说:“你不到前边去好好看,怎么写评论啊!”待人们都坐好,周总理和邓大姐才高高兴兴地回到最末一排坐下。
回忆引起对照,我又想到方才看相声为×书记腾座的事情。其实,没出我所预料:姗姗来迟的×书记自有他的好座位。我们腾出的那些座位是给另一些人坐的。“×书记要来”无非是借口。对于×书记,我素昧平生,不好妄加评论。在一般情况下,领导同志看戏看电影也是应该适当照顾的。但是,我同时也真想告诉他:你知不知道你身边有的“助手”,在盗用你的名义,滥用你的权位,干着一些使你与群众隔膜的事哟!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但愿我们各级领导同志都能象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董必武同志这样一些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那样,在现实生活的“大剧场”里,甘当孺子牛,永远地坐在社会公仆的“座位”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