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起家的“秘诀”——江苏省无锡县农业副业工业三者结合综合发展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1-15
第2版()
专栏:

起家的“秘诀”
——江苏省无锡县农业副业工业三者结合综合发展的调查
无锡县许多公社都有一个社队工业产品陈列室。一进去,就象置身于百花园中,在人们眼前展现出社队工业欣欣向荣的绚丽图景。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社队工业产品有二千三百多种,有不少产品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无锡县社队工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使参观的人们赞赏不已。但也使不少人产生过一种“望洋兴叹”之感。他们说,无锡县的社队工业这样好,靠的是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我们学不了。
无锡县实行农副工结合,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社队企业的条件,确有得天独厚之处。这里交通方便,靠近无锡、上海等工业城市,退休和回乡的工人较多,等等。然而,光凭优越的客观条件是否就能使社队工业发展起来?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安镇公社,离无锡市很近,锡沪公路横穿其境,在外工作的人多,回乡工人也不少,特别是这儿北有胶山,南有鞋山,两山都有大量的建筑材料。论资源的丰富在全县各公社中数一数二。可是,一九七五年之前,由于公社领导认为搞农业都忙不过来,那能再抽出人来办工业,社队工业一直落在后头。后来,公社党委从落后的状况中清醒了过来,改变了单一的农业经营,抓了社队工业,被冷落在一旁的胶山和鞋山顿时成了宝贝,公社利用它们办起了采石场、石灰厂、水泥厂、水泥制品厂。以此起家,三年之内又办起了农机、化工、塑料、电镀、电子设备等七十多个社队工厂。一九七七年,仅社办工业产值就达到了四百五十万元。
安镇公社的事实给人们这样一个启示:路是人走出来的。客观条件再好,也只是一种可能,只有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才能变成现实。如果你真想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业发展,你就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发展社队工业,即使条件一时不具备,也可以逐步创造出来。无锡县的社队工业发展得如此兴旺,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在无锡县,可以说每一个社队在办厂之初,都有一部感人肺腑的创业史。现在拥有十四个社办工厂,年产值达到六百多万元的查桥公社,当他们在一九六八年着手兴办工业的时候,全部资金只有六十元。他们就用这笔钱买了八把电烙铁,由十二名妇女办起了一个加工食品袋和化肥袋的塑料厂。一九七一年,公社用塑料厂的一点积累,办起了农机厂。厂房用毛竹做屋架,油毛毡盖屋顶,芦席当墙壁。厂里的全部设备是一个废铁墩,两把旧榔头,一副钳子,一个风箱;再就是从废料堆里拣来的一部断成三截的破车床。就是这样一个简陋的农机厂,几年来上交积累一百二十多万元,公社用这些钱作资金,先后办起了采矿场、石灰厂、砖瓦厂、磷肥厂、化工厂,同时又带出了一大批队办厂。九年时间,社办工业从六十元本钱变为六百多万元产值,真可谓“一本万利”。
无锡县境内,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平原,土地虽然肥沃,办工业的资源却十分贫乏,有些队除了用于耕作的土地以外,几乎没有别的资源可以利用。但是,这个困难并没有挡住无锡县人民发展社队工业的脚步,反而激发他们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克服资源不足的困难。他们利用技术力量较强的有利条件,努力生产国家急需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争取国家定点生产;利用靠近城市、交通方便的有利条件,争取为大工业搞来料加工,使原材料有较为稳定的来源。更值得赞扬的是,不少社队为了不与大工业争原料,千方百计地开辟原材料的新来源。东湖塘公社赛璐珞厂用的主要原料是硝化棉,而硝化棉过去都是用棉花生产的。无锡县是纯产粮区,不种棉花。能不能用本地的原料来代替呢?工人们决心闯一闯。经过五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用麦秸制成了硝化棉,成功地用新的原料生产出了各种赛璐珞产品。甘露公社化工厂走的是另一条“生材”之道。一九七三年初,这个厂刚兴办的时候,没有原材料,几个工人从一家药厂的垃圾堆里装回一船废活性炭。他们砌了一只活化炉子,进行酸碱处理,制成了正品活性炭,经过电镀厂使用,效果良好。这使职工们尝到了化废为宝的甜头,后来,他们又从大厂抛弃的废物中提炼出许多有用的产品,使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目前,无锡县还有一部分社队工厂的产、供、销没有纳入国家计划,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通过大工业有计划地扩散产品,扩大社队农副产品的加工业务,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无锡县虽然有一批退休和回乡的工人,但在社队工业创办之时,在技术力量问题上,也不是没有困难的。而且分散到一社一队来说,技术力量就不一定强;即使技术力量较强的社队,随着工业的发展,好多工人的技术也不适应了,需要从头学起。几年来,无锡县各社队采取多种方式培训技术力量,全县建立起了一支以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为主体的九万多人的社队工业技术队伍。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无锡县社队工业平地起家的法宝。广大干部、社员就是凭着这个法宝,排除了前进路上的重重障碍,使每一个公社,每一个大队不管条件怎样困难都办起了工厂。无怪乎许多人感动地说,无锡县的干部、社员为了社队工业的发展,真是用了千方百计,吃了千辛万苦。
当然,社队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上级的支持。一九七六年,无锡县委重点帮助十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公社兴办工业。今年,县社两级又帮助八十二个年产值不满十万元的大队发展工业。县委组织县办厂尽可能把技术过关、销路广阔、利润较高的产品给这些社队生产,并做到原材料帮助解决,关键设备帮助武装,生产技术帮助辅导。这样,就使一批又一批后进的社队企业迈开大步,迎头赶了上来。
新华社记者袁养和 华惠毅 赵明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