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变沙漠为花园的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1-24
第5版()
专栏:

变沙漠为花园的精神
朝鲜《劳动新闻》代表团
我们乘飞机飞往新疆,这是我们参观地方日程的第一站。
从北京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航程为二千七百公里。
乌鲁木齐是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在一九七五年访问欧洲、非洲的许多国家时到过的地方。
一上飞机,我们的心早就飞到了乌鲁木齐。
飞机一直向西飞行。
飘浮的朵朵白云,使格外晴朗的秋空显得更加湛蓝。从渤海岸的山海关开始的万里长城的西端——甘肃省的嘉峪关,也消失在后面,飞机已进入新疆上空。
“天山山脉到了!”
随着话音眺望机窗外,天山山脉顶着白雪,巍峨矗立,飞机沿着它的高峰飞翔。俯瞰地面,展现出既象石子地又象沙滩的一望无际的平原。
一草一木也似乎没有的自然环境,看上去特别荒芜。天山山脉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以南称为南疆。据说,这里的部分地区一年到头见不着云雨,也没有能称得上江河的水道。从空中下来的雨水,还未到地面就全部蒸发,又返回天空。夏季的白天温度四十度以上,有些地方的地面温度有时竟超过七十度,据说把面饼贴在墙上就可自然烤熟。
由于荒凉的自然地理条件,解放前这个地方人们的生活无比悲惨。他们没有享受过文明生活的好处。
当时,农民要买一米土布,就要拿出十五公斤小麦;买一个手电筒和一盒火柴,就要缴一只羊和一公斤毛线。人们说,由于受到荒凉自然的威胁,受到地主、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天山的冰雪常年不会融化,连岩石也被农民的愤怒和怨恨之火烧成了沙石。
“但是,在人民中国的怀抱里,所有这些都成为过去的事了。你们将会看到在沙漠里盛开的人民生活的花朵。”我们对一位中方陪同同志的这些话,抱着近乎好奇的关心,中午时分到达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
迎接我们的自治区一位负责人,在前往宾馆的路上讲的一席话,使我们感触很深。他说:
“新疆占全中国领土的六分之一。解放后,在毛主席和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用天山流下的雪水进行灌溉,用防风林挡住风沙,挖山搬土变沙丘为沃土,山沟里种植饲草,这样把贫穷苦难的新疆变成了盛开幸福之花的新疆。
就是说,动员人民的力量,去战天斗地的结果,昔日的被遗弃的西部边陲,如今开放出新生活的花朵。”
新疆人对自己的家乡,是多么热爱,是多么感到自豪啊!
我们在这里逗留五天中得知,如今的新疆,小麦、玉米、高粱和水稻的生产搞得好,全自治区实现了粮食自给,蔬菜也丰富,又种了很多的油料作物。新疆的棉花出名,羊毛产量在全国屈指可数。尤其是这里生产的又甜又香的哈密瓜、西瓜和葡萄,在中国是有名的。
我们参观了许多农村,同勤劳勇敢的这里的开拓者见面和交谈。
一九四九年新疆获得了解放。
响应毛泽东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进驻这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就地留下来,着手进行改造沙漠的工作。
那些部队是走过了争取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的艰苦斗争历程的部队。
一位老农垦战士感慨地回忆当时的情况,对我们说:
“当时的困难是很大的,是无法历数的。能称得上农具的,除了在战场上用过的工兵铁锹外没有别的,吃的也不够,连房子都没有。”
但是,沙漠的开拓者们并没有屈服。他们为把自己流血解放的这一沙漠改造成肥沃的土地,在这里过上美好的新生活,进行了顽强的战斗。
那时,新疆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解决吃穿问题,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畜牧业。上海等城市的知识青年也作为自然的征服者奔赴新疆。
过去以贫穷有名的大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站在改造自然事业的前头,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为富裕的大寨,具有新的土地、新的村庄、新的面貌的大寨。他们举起的旗帜,也在这新疆上空飘扬,进一步推动了波澜壮阔的改造自然、建设新农村的斗争。
他们在祖国土地的西部边陲进行的改造风沙弥漫的沙荒的斗争,是他们把历史上落后的中国农村建成为幸福摇篮的有意义的斗争。
从那时到现在,勇敢而勤劳的这里的人民,驯服了沙漠,在那里展现了五谷丰登的田野。
我们到过的吐鲁番,在中国是最低的地方。这里的艾丁湖的水面比海面低一百五十四米。
吐鲁番被高山环抱,是炎热、干燥的地方。一年降雨量只有十六毫米,加之风沙很大,一夜之间能把农田变成沙丘。要在这样的地方搞好农业,不仅要改良土壤,而且要植树防风、引水灌溉。
勤劳的吐鲁番人民高举农业学大寨的旗帜,动员起来了。
洪流河果树农场负责人把我们引到凉爽的葡萄架下面,他介绍说:在过去的十年中,学习大寨的榜样,挖掉三座小山,运来一千四百万立方土,建成了葡萄园,栽种了防风林,又修了一百里的水渠。
吐鲁番全县打了九百眼水井,修筑了十二座水库,栽种了一千六百万棵树,组成了相当于一千五百公里的防风林。这样,今天每公顷的产量分别激增为:粮食三倍,棉花二点九倍,葡萄四倍。
斗争结成了硕果。吐鲁番县成了新疆的第一个大寨县。
学习大寨的榜样,改造自然,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斗争,不只是在新疆展开的。以中国的粮仓著称的四川省,那里有出名的都江堰。很早以前,这里的人民修筑堤坝,改变河流去向,防止了水灾,保护了农田。
今天,这里的人民进一步维修和扩大都江堰灌溉设施,大大提高了灌溉能力。省里的一位负责人说,今年虽遇到少有的大旱,今年却获得了比去年更高的产量。
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人民公社的茶园里,我们听了双峰生产队队长的介绍。他的话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具有一千年历史的此地的龙井茶,以色、香、味著称,成为中国最好的茶。
这里的社员为了生产更多的名茶,供给人民,在三座山上建造了茶园。我们去的时候,姑娘们正在紧张地采茶。她们说,茶叶产量比解放前提高了八倍。
不仅在四川和浙江,而且在湖南、山东等到处都大力开展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我们看到,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和人的面貌都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正在出现巨大的变革。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华国锋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就进一步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问题,作了指示。根据这一指示,中国各地正在蓬勃开展建设大寨县的运动。在这一斗争烈火中,在烟台地区的十七个县中,十二个县已成了大寨县。
我们访问了农业机械化的模范单位山东省烟台地区栖霞县桃村人民公社。
桃村生产大队学习大寨的榜样,三年内实现了水利灌溉,制定出改良土地的七年远景计划,并已做了许多事情。
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个大队把四座山岗夷为平地,把坡地改为梯田,大修水库和渠道,把耕地面积扩大了八倍。
大队长说,他们现在巩固这些成就的同时,集中力量促进农业机械化。
他把我们带到农田,那里的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年青的驾驶员驾驶着推土机,把土一堆一堆地推走。
据桃村生产大队大队长的介绍,最近几年,他们制造了适合本地方特点的犁,试制成功了农业机械化所需的播种机、打垄机等十多种农业机械。生产大队根据农业机械增加的需要,建立和经营修理部门。
桃村生产大队大队长和我们告别时表示:“我们的潜力还很大。我们将继续努力搞好改造自然的工作,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决心争取农业生产的更大胜利。”
我们坚信,他们的新的斗争决心,一定能够得到光辉地实现。
(原载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日朝鲜
《劳动新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