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审查”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1-26
第5版()
专栏:

“审查”小议
石名
前几年,常常听到剧作者们议论“审查”关难过。一个剧本脱手,先要送主管创作的组长、团长看,然后是请处长、局长看,排出戏来,还要请书记们看。如果首长们的意见基本上一致,那就谢天谢地。可是,这样的时候常常不多。往往是张处长认为主要人物应该去推车,李团长主张去开会;王局长建议把第三场压缩,马书记则指示要把这一场变成重场。若碰到是以某一工程为背景写成的戏,那更是意见纷纭,工业书记主张写“上马”与“下马”之争,农业书记要求反映一下学大寨,管后勤的要求无论如何要添一个仓库保管员,军代表则认为不写解放军支援,这戏就不全面。于是改来改去,人物越写越多,结构越改越散,棱角越抹越平,时间越拖越长。最后,或者是拿出一个“四不象”,或者是半途夭折。某剧作者写了一个剧本,动笔写第一稿时,还没有结婚,等到这个戏第一次演出时,孩子已经上学了!
“四害”横行时期,曾借“审查”为名,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摧残革命作品,制造阴谋文艺。粉碎“四人帮”以来,文艺上的路线是非、理论是非逐渐得到澄清,创作正在逐步地走向繁荣。“四人帮”借“审查”之名扼杀文艺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现行的一套“审查”制度,依然层次繁多,对文艺生产力的解放十分不利。据说,一个电影剧本从编辑组稿到正式通过拍摄,需要经过十几道关口。
党必须领导文艺。但是,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上,而不是只管简单地点头或摇头。必要的审查当然需要,但是否应该简化一下手续、减少些层次呢?为什么一定要那么多层次、关口呢?能不能由主管单位的领导审查一下,就可放行?或者是有关领导一起来看,看完后议论出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让作者修改时有所适从?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什么时候才能快上,繁花似锦的局面什么时候才能到来?
有人担心,这样做,防线太少,容易出毒草。其实,一个作品的好坏,归根到底是应该由社会实践,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的。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不是“阿斗”,谁个作品优,谁个作品劣,观众读者自有公论。有些人自以为高明,好象他那里有个“作品分析器”似的,一经他检查,作品好坏就了了分明,其实只有他自己才会那样相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