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关心广大群众生活 加速城市住宅建设 哈尔滨市改造棚户区居民喜迁新楼 省市委重视,措施得力,第一期工程建设又快又好,第二期工程建设已经开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1-27
第1版()
专栏:

关心广大群众生活 加速城市住宅建设
哈尔滨市改造棚户区居民喜迁新楼
省市委重视,措施得力,第一期工程建设又快又好,第二期工程建设已经开始
本报讯 记者欧庆林报道:今年,黑龙江省委从国家拨给黑龙江省修建职工住宅的投资中,拿出五百五十万元给哈尔滨市,用来改造“三十六棚”和“十八拐”这两个“棚户区”,为居住最困难的居民兴建新住宅。从四月破土动工以来,工程进展迅速,受到群众的称赞。“三十六棚”一号楼,四千六百九十五平方米面积,只用一百二十五天就建成了;“十八拐”一号楼,五千一百八十三平方米,也提前三十六天完工。
记者来到新住宅楼,到处是欢喜的气氛。刚搬进新住宅不久的职工,还在布置新家庭。有的在安排家具,有的在墙壁上喷彩色花饰。在“三十六棚”住了四十一年的老工人刘崇德拉住记者的手说:“搬进新房,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幸福,有好几夜睡不着觉。过去,我们五口人住一间房,现在一下子住进四十二平方米的一套房子,真是宽敞够用了。我们全家人感谢华主席,感谢党中央!”许多居民告诉记者,“三十六棚”和“十八拐”的两栋楼盖得这样快,是过去少有的。这里的住户是不冷不热(春天)搬出去的,不冷不热(秋天)又搬进来了,一点罪没遭。贮存秋菜,过冬准备,什么事也没耽误。
“三十六棚”是沙俄在我东北地区修中东铁路时建的“马架棚”,解放前,一直是工人聚居的贫民窟。“十八拐”是伪满时期的妓女院,破旧的房屋弯弯曲曲拐了十八道弯,故称“十八拐”。这两个地方的房屋低矮潮湿,狭小拥挤,排水设施不良,环境卫生很差。解放以来,居住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有的人家平均每人只有两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只好搭上吊铺,几代同堂。
黑龙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把改造“三十六棚”、“十八拐”,加速城市住宅建设,作为关心群众生活的一件大事来抓。省委领导同志作了具体指示,并到现场了解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有关工程建设中的大事,哈尔滨市委领导同志都直接主持会议研究解决。
由于省、市委抓得紧,改造
“三十六棚”和“十八拐”工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搬迁工作做得又快又好。两个地方第一期工程需要搬迁的一百六十多家住户,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搬迁完了。百分之九十五的户是投亲靠友,自己解决临时居住问题的,很少一部分是由所属单位帮助解决的。这样,就及时腾出施工现场,夺得了施工的黄金季节,又为国家节省了建周转房等资金。
哈尔滨市委这次抽调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组成专门班子抓动员搬迁的工作,各级党组织及公安部门、街道干部紧密配合。他们认真走群众路线,做好细致的宣传动员工作。对住户的合理要求,坚持正确对待;对无理要求,则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对个别不顾整体利益,想借搬迁的机会“捞一把”,而又多次教育坚持不改的,则抓住典型,交给群众讨论,公开进行严肃处理。为了照顾搬迁户的困难,哈尔滨市对原来住公房和住私房的,分别情况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助。为了使搬迁户消除顾虑,由房产部门发给搬迁证明和住房证,保证他们得到新住宅。由于采取上述措施,搬迁工作进展比较顺利。
建设速度快,工程质量高,是“三十六棚”和“十八拐”改造工程的另一个特点。承担这两处施工任务的,是哈尔滨市房地局建筑工程处。这支建筑工程队伍,去年用不足一百天的时间,高质量地建成了三栋各二千平方米的楼房,创造了“百日楼”的经验,成为哈尔滨市的大庆式企业。今年,在接受改造“三十六棚”和“十八拐”的任务以后,他们为了向广大群众表示决心,便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在工地上写出“工程公告”,把工程项目、开工日期、竣工时间、质量标准等公布于众。在施工中,认真执行“工程公告”,坚持讲信誉,说到做到。开工以来,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建筑工人你追我赶。有关部门也大力支持。群众看到大楼一天变一个样,很受感动,时常到工地上去慰问。建筑工人的心和群众的心紧紧相连。工人们终于实现了“春开工,秋竣工,不让群众在外边过冬”的诺言。
改造“三十六棚”和“十八拐”的第一期工程结束后,建筑工人立即投入了第二期工程的建设。“三十六棚”二号楼,三千五百平方米,今年年底可完工;“十八拐”二号楼,七千五百平方米,预计明年六月交付使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