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高度集中委派干部的弊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1-27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谈谈干部制度的改革
编者按:高振东同志《谈谈干部制度的改革》一文在报上发表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我们十天内收到近千封来信,提出对改革干部制度的看法,各抒己见,十分踊跃。
本报开辟这个专栏,选登读者对改革干部制度问题的各种意见。
高度集中委派干部的弊病
我从农村来。我们那个地方,大队干部由党内定,公社、县以上干部由上面委派。这种高度集中的委派干部,看来有不少弊病。
一些干部只知道是上级给的权力,与人民无干。权力是自己的,可以统治人民,不受任何限制。
有的地方,一个书记干不出成绩,但无大错,人民不欢迎他,上级便把他调到另一处去,逃避监督,而官衔不动。
一些地方,吃官饭不办官事,不懂管理,碌碌无为的干部,久踞一方,无忧无虑。有的竟终生不倒。罢免与否完全取决于上级,人民无权干涉。
这种作法使官僚主义滋生。象美国朋友韩丁说的那些官僚主义,在全国难道少吗?
这种作法使国家机关脱离人民。长期委派干部,养成一种习惯观念,似乎一个地区的命运,生产的发展,人民的疾苦,只系于党委书记一人。书记的好坏则全靠上级安排,全由别人主宰。以致人民觉得国家的命运是上面的事;看到国有难,只能痛惜,无能为力。
这种作法有利于野心家、阴谋家上台。苏联赫鲁晓夫,我国林彪、“四人帮”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种作法导致“一言堂”,用个人意志冒充集体和群众的意志。我们县从成立革委会到现在,县委换了五个书记,干了五件事:第一个书记来,说打井能增产,叫每个生产队打一眼大口井(我们公社地处高原,井深二三十丈),花了大量人力财力。快打成了,换了一个书记,井全部报废。新来的书记说,养猪能增产,每个生产队都打二亩地大的猪圈。再换个书记,此项工程又报废。第三个书记叫平整土地。搞了点成绩,又换了第四任。整了好些天风,迎来了第五任。以前的东西都不算数了,专去搞规划,强迫用六米宽的大道把地划成三百亩的方块,毁了不少青苗。似乎三百亩一方最适合于机械化耕作,多一亩或少一亩都不行。这样的情况在别处也有。
这种作法严重地混淆了党和个人的关系。好多地方的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认为:党就是我,我就是党;我的意志高于一切,我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央文件下来,首先要过“我”这一关,适“我”者执行,不适“我”者抵制。
这种委派干部的作法形式上跟封建社会委派官吏的制度差不多。(请注意,我说的是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如解放初期,各种颠覆新生政权的可能严重存在,不委派则意味着让权于地主资产阶级。)所以我认为,应当首先以民主选举作为民主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或许有人认为无大生产,无四个现代化,即不能有群众选举制。而我要说的,不是有了四个现代化再革除委派干部的作法,而是这种作法造成的弊端严重地拖了四个现代化的后腿。加快四个现代化速度的关键因素是人,让人民真正行使对干部的选举、监督、罢免等民主权利,干部、群众协同一致,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有了可靠保证。
北京邮电学院七七六一班 魏景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