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农副工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访江苏省吴县枫桥公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1-28
第1版()
专栏:

农副工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访江苏省吴县枫桥公社
编者按:江苏省吴县枫桥公社由于发展了社办工业,社有经济的力量越来越雄厚。在短短的几年里,办起了许多事业,农田基本建设规模大、标准高,穷队面貌显著变化,农业机械化进程大大加快,粮食持续增产。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真想把农业搞上去,就要积极办好社队工业。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资金为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为农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并培养一代新型的农民。
在江苏省苏州地区的许多人民公社里,社队企业正在飞跃发展,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吴县枫桥公社就是其中之一。
意义深远的变化
在公社所在地附近的何山脚下,有一个小型的工业区。来到这里,眼前是连成一片的厂房,车间里各种机器在转动,公路上车辆来往不绝。这一切,简直使人忘了是在农村。
枫桥公社每人平均只有八分田,历来工副业比较发达。但是,一九七○年以前,由于公社党委片面认为粮食要上去,工副业就要让路,削弱了工副业的力量,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当时这个公社的经济水平,在全县不是很高的。
一九七一年,公社党委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对农副工之间互相矛盾又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有了认识,提出了“坐正一个屁股:农业为基础;捏紧两个拳头:一手抓粮食,一手抓工副业”的口号,把工副业紧紧地抓在公社党委的手里。
七年来,这个公社先后办起了十二个社办工厂,其中包括传统的工副业、支农工业以及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加工工业。公社西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花岗石和其他石料资源,过去只有沿山的部分生产队分散经营,产量低。现在,公社办起石厂,统一经营,添置了一批机械设备,产量显著增加。原来每年产值只有二百零二万元,一九七七年上升到六百十四万元,增长了二倍。品种也由单一的建筑用石发展到化工、工艺、矿山、人民生活等多种石料。毛主席纪念堂甬道上铺设的,就有这个公社石厂生产的金山石。竹器编织由公社统一经营后,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现在这个竹器厂生产的保温瓶竹壳,畅销京、津、沪等省市。在这两项大宗传统副业带动下,公社又办起了年产一千吨硫酸铵的化肥厂,年产四千万块砖瓦的砖瓦厂,年产石灰和水泥各一万吨的水泥厂,能造四十吨农船的水泥造船厂。此外,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加工厂和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这样,以传统工副业为基础,支农工业为重点,结合发展其他工业,有主有从,相辅相成,社办工业越办越兴旺。
日益雄厚的实力
枫桥公社使用那么多的精力、劳力发展社办工业,有人曾经担心会妨碍农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完全不是这样。公社党委书记蔡水元同志告诉我们:过去全社二万个劳动力大部分搞农业,粮食总产只有三千多万斤,现在只用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劳力搞农业,粮食总产已达到了四千八百万斤,今年可以超过五千万斤。从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七年,粮食总产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六点七,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二点六。这个速度在苏州地区来说也是比较高的。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重要的一条就是社办工业的发展,使社有经济的实力越来越雄厚,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他们用社办工业积累的资金,大搞吨粮田建设。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七七年,公社党委组织五千大军,连续苦干三个冬春,初步建成了两个四千亩的“吨粮方”。社办工业共拿出一百八十六万元钱、一千九百多吨水泥、六千八百多吨石灰、十三万吨石料、一千五百万块砖瓦,开了二十二条生产河,造了五十七座排灌站和防洪闸,筑了一百七十公里长的机耕道和地下暗渠,综合治理,配套成龙,使八千亩农田成了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现在,来枫桥公社参观的人,登上公社农科大楼,环顾四周,看到的不再是田块零落、河道弯曲的小农经济的旧面貌,而是万亩良田成一片的社会主义大农业的新景象。农田建设的新成绩,显示了社办工业的强大威力。
集体经济雄厚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也就加快了。一九七○年前,这个公社农用动力平均二十亩田一马力,全社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现在,公社已拥有推土机一台、汽车八辆,大队、生产队有拖拉机、割晒机等各种农机具四千零四十多台,农用动力达到了二点三亩一马力,基本上实现耕翻、排灌、脱粒、植保、水上运输和粮饲加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社办工业还促进了多种经营的发展。这几年,公社投资十几万元,在西部山区开辟了一个三百亩果林场,沿河开辟了一个十里桑带,发展了三个种猪场、一个乳牛场。社办工业还拿出一批建筑材料,帮助大队、生产队建造了一千九百多间猪舍,使每个大队都有了百头猪场,每个生产队都有了五十头左右的集体养猪场,今年生猪圈存量达到了三万一千多头,超过了一亩一头。
共同富裕的途径
枫桥公社不仅集体家底厚实,而且发展比较平衡,社员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据一九七七年统计,全公社二十八个生产大队,社员分配队队超过一百四十元;二百八十四个生产队,百分之八十以上达到或接近全社每人分配一百六十三元的平均水平。
这种可喜的景况是怎么出现的呢?事情还得从一九七○年说起。那时,枫桥公社穷队与富队差距很大,分配水平高的平均每人已经超过二百元,低的只有五十多元。公社运用社办企业的经济力量,帮助穷队安排剩余劳动力,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促进穷队由穷变富,逐步赶上富队水平。全公社现有五十六个队粮食亩产过了“双纲”(一千六百斤),八个队超一吨,社员分配比一九七○年每人平均增加六十多元。
新型农村的风貌
农副工结合发展,给农村带来了显著的变化。现在,枫桥公社的所在地有工厂、商店,还有银行、信用社、邮电所、饭店、旅社、学校、医院、广播站、文化站、电影队等,正在逐步形成兼有城乡特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大队所在地也都有工厂、商店、医疗站、理发店、缝纫组等。这几年,全社每年都拿出四十万元左右的资金兴办集体福利事业。社员看病、上学、理发、看电影以及火化等费用全部由集体开支。每个生产队都有电视机。马浜、长浜、津桥、毛家四个大队,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在新河道两岸建造了三千多间宽敞明亮的新房。
在枫桥公社,绝大多数家庭从工务农兼而有之。一代能文能武、亦工亦农的新型农民正在成长起来。无论是从工的,还是务农的,一个强劳力,平均每月可以收入四十元左右。工农差别正在逐步缩小。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现实生活告诉他们:农村大有奔头,前程似锦。他们在农副工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劲,越走越坚定。
徐志刚 张功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