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物质鼓励和物质刺激能划清界限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2-02
第3版()
专栏:

物质鼓励和物质刺激能划清界限吗?
李文
一年多来,我国经济学界对“四人帮”在按劳分配问题上散布的谬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批判。“四人帮”制造的混乱,已经逐步得到澄清。但是,与按劳分配相联系的物质刺激问题,还是比较混乱的。不少文章仍然力图要在按劳分配与物质刺激之间划清界限。他们划了哪些界限呢?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条:一、“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内容”,而“物质刺激则是修正主义思潮,是经济主义在社会主义分配领域中的表现”;二、按劳分配“体现着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相互关系”,而“物质刺激则反映着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是腐蚀劳动人民思想、榨取劳动人民血汗的手段”;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一个重要条件;物质刺激是刺激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复辟资本主义的手段”。但是,他们又都赞成物质鼓励。这就发生一个问题:“鼓励”与“刺激”之别,就成为划分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了吗?这个问题应该得到澄清。
其实,“鼓励”这个词在德文、英文、俄文中,意思都是推动、促进人和事物前进的意思,同德文、英文、俄文中“刺激”的意思是相通的。如在德文中,物质刺激和物质鼓励,有时都用同一个词,不加区分。在德文、英文、俄文词典中,往往有用“刺激”与“鼓励”这两个词彼此解释的情况。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也没有严格区分“鼓励”和“刺激”。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只要分配为纯粹经济的考虑所支配,它就将由生产的利益来调节,而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地全面发展、保持和运用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240页)这里的“促进”,德文原文为“鼓励”,在俄译本中则译为“刺激”。
列宁在谈到实行粮食税时曾指出:“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耕作技术。”(《列宁全集》第32卷424页)又指出:“这种周转对于农民是一种刺激、鼓励和推动。”(同上,第215页)这里,“刺激”和“鼓励”显然是同一意思。
斯大林在谈到奖励熟练工人时指出:“而提升他们和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是什么意思呢?这对非熟练工人会有什么影响呢?除了其他一切以外,这就是给非熟练工人开辟前途,刺激他们上进,刺激他们成为熟练工人。”(《斯大林全集》第13卷55页)这里的“刺激”也同于鼓励的意思。
由此可见,“鼓励”和“刺激”这两个词,无论从德文、英文或俄文的原义来看,或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使用情况来看,两者的意思是相通的,没有根本区别,更没有褒贬之分。
在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的觉悟程度还达不到可以实行按需分配的水平,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食。从物质上鼓励或刺激人们为社会主义更好地劳动,这就是按劳分配的实质。试图用按劳分配和物质刺激来划分马克思主义或修正主义和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那是划不清的。至于在我们的生活中,习惯于用物质鼓励而不用物质刺激,那是可以的,但不必一定要说物质鼓励是社会主义,物质刺激则是资本主义或修正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