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空海——唐代留学我国的日本高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2-04
第6版()
专栏:今古人物

空海——唐代留学我国的日本高僧
李德纯
同法同门喜遇春,
随空白雾忽归岑。
一生一别难再见,
非梦思中数数寻。
日本学者空海和尚即将结束他在唐朝的留学生活时,挥笔写了这首七绝,准备留赠给朝夕相处的义操和尚。
春风骀荡的长安,柳色青青,新蕾红染,更增添了空海的离恨别愁。空海的桌上,放着唐朝进士朱少瑞写给他的一首五律,这首诗映入空海眼帘,特别是尾联“归程行万里,后会信悠哉”,使他感到友情的温暖。于是,来到中国后的往事一齐浮现眼前。
两年前,公元八○四年夏,三十一岁的空海,怀抱深造佛学的满腔热忱,冲破东海的惊涛骇浪,历尽千辛万苦,随同日本第十六批遣唐使藤原葛野麿从日本来到中国。空海在长安拜青龙寺的惠果和尚为师,学习当时尚未传入日本的密宗(佛教的派别之一)。惠果和尚为空海做了密宗中的阿闍黎佛法灌顶,赠给空海法号“遍照金刚”。空海成了真言密宗第八代坐主。惠果和尚还请人为空海缮写新译佛经,摹绘密宗历代教祖的佛像,铸造密宗法器。这些文物至今仍然珍藏在日本的寺院,成为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见证。空海还从惠果那里学习梵文,成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学会梵文的人。
空海由于刻苦学习,在佛经、梵文、诗词、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到两年就完成学业。公元八○六年,空海经明州(今宁波)搭船回国。
空海回到日本后,在高野山建造金刚寺,创立了真言宗。他写了许多著作,对日本的佛教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十著心论》是日本最早的一部思想史。他的《文镜秘府论》对唐诗的平仄以及创作规律、格式等作了详细介绍,成为日本研究唐代文化的珍贵著作,也是日本的诗学辞典。他还效仿唐代《开元文字音义》编写了《篆隶万象名义》,这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也是日本的第一部汉语辞典,给以后的日本文艺界以极大的影响。空海还长于绘画,在雕刻、建筑等方面也有许多创新。他曾参与修建日本赞岐地方的万农池水利工程,使近万顷土地受益。还负责摄津港(今神户港)的扩建工程。公元八二八年,他在京都创办“综艺种智院”,仿唐朝制度招收平民子弟入学。这种学校在日本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空海还是一位书法大师,著有《执笔法使笔法》一卷。他同嵯峨天皇、橘逸势在日本被誉为“三笔”。他对汉字的篆、隶、楷、行、草都能运笔娴熟。他的《风信帖》是后人学习书法的典范,其真迹珍藏于京都,是日本的国宝。空海的书法把颜真卿和王羲之的风格揉为一体,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相传唐代宫殿墙壁上的王羲之的墨迹因时间过久,已经残缺不全,德宗皇帝命空海补写。空海一气呵成,补完五行。但补完后发现还缺一字,空海立即用笔在盛满墨汁的大钵中蘸了墨汁,写了一个刚劲挺拔的“树”字,和王羲之的笔法维妙维肖,德宗皇帝叹为观止,授予他“五笔和尚”的称号。
日本当代知名作家司马辽太郎,以空海留学唐朝的动人事迹,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空海的环境》。作者通过艺术的形象,渲染了空海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刻划了唐朝上下对空海的友情和支援。书中的惠果和尚是作者着意刻划的人物。惠果临终前,谆谆叮嘱空海早日学成东归。这表明作者热情满怀地歌颂中日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附图片)
图为《风信帖》的字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