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几点看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2-08
第3版()
专栏:

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几点看法
童大林 鲍彤
编者按:黑龙江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的经验,引起社会上的广泛注意,许多人都在思考: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童大林、鲍彤同志的文章,根据二队的情况,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希望更多的同志来做这种调查研究工作。
今年八月间,我们几个同志到黑龙江省,在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绥化等地区,邀请一些同志座谈农业现代化问题。在友谊农场,遇到美国朋友韩丁,也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一路上接触到的,主要是五个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我国三亿农业劳动力,每人每年生产粮食近二千斤。黑龙江省较高,有四、五千斤。韩丁每年劳动一百五十天,生产玉米一百五十万斤,每天生产一万斤。我国和美国情况不同。上述数字中,也包括了一些不可比的因素。但差距如此之大,是发人深思的。
在座谈中,许多同志说,农业现代化问题,主要是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是把农业劳动力大量解放出来的问题。我们同意这个观点。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现代化程度的综合指标。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
有些地方,二十多年来,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例如,黑龙江青冈县从一九四九年到现在,粮食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则增加了一倍。
我们到一九八五年要生产八千亿斤粮食,如果劳动生产率不变,农业劳动力就必须从三亿增加到四亿。如果保持现有的农业劳动力总数不变,劳动生产率就至少必须提高三分之一,低于这个幅度,势必追加农业劳动力。因此,必须用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幅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说,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从二千斤提高到四千斤,农业劳动力就可以从三亿减到二亿,抽出一亿人干别的。显然,今后农业生产的提高,原则上应该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借口劳动力多,不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观点,是不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
粗略估算,如果我们的水稻、小麦、玉米的单产都能够达到目前世界的最先进国家的水平,即使种植面积不变,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也可以达到九千亿斤。因此,提高单产十分重要。而单产和工效,正是构成劳动生产率的两个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无非是要求:一、每个劳动力种更多的土地;二、每亩地出更多的产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高工效决不能以牺牲单产为前提,提高单产也决不能以牺牲工效为前提。精耕细作同手工操作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在友谊农场看了从美国进口的播种机,八小时能播一千二百亩玉米,开沟、点种、施肥、下药、覆盖、镇压,一次完成,行距、株距、深度都好,下种量的精确度也很高。无论在速度上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手工操作。相形之下,手工劳动成了粗放耕作,现代化才是更高级的精耕细作。在小生产的条件下,工效和质量确实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但是,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装备面前,手工作业是可以用更准确的机械作业来取代的。搞农业现代化的目的之一,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把单产和工效对立起来,把精耕细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立起来,是一种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观点,不符合现代化生产的情况。
我们现在同发达国家在农业上的差距,不是几倍,甚至不是几十倍,而是几百倍。不抓住劳动生产率这个根本点急起直追,赶超是无从谈起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一定要把劳动生产率问题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一年比一年高。农村中各项工作,如科学种田,农业机械化,以及社队经营管理等等,都要着眼于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最近从美国引进了六十台农业机具。韩丁说,这些机器基本上可以代表美国七十年代初期的水平,比他自己使用的机器先进。他建议二队同他竞赛,比一比劳动生产率。现在这套机器由二十人操作,种两万亩地。其实有十五人就够了,可以种三、四万亩地。如果再加上采用良种,普遍使用灭草剂,实行更合理的种植制度,大力改进经营管理等等,那么,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很快就可以赶上和超过韩丁。
从上面这个例子来看,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遥遥无期的事情。办现代化农业,同办现代化工业一样,要舍得花本钱。黑龙江省的自然条件,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仓,可以考虑,先在黑龙江建设这样一个农业现代化的样板。
二、农业现代化首先必须狠抓机械化,当务之急,是农机配套
在座谈中,大家认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必须狠抓机械化。同过去比,我们已经有了不少机器,但是,为什么劳动生产率没有相应提高?为什么劳动力不能相应地解放出来?主要原因之一是机器不配套,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没有播种机、中耕机、收割机,有了拖拉机,也干不了多少农活,只能跑运输。黑龙江不少群众把拖拉机叫做“犁后喘”,因为这些拖拉机没有配套农具,只好挂上犁杖,由人扶犁,拖拉机在前面开,人在犁后喘。机械化投资来之不易。一台拖拉机就要花一、二万元。但机具不配套,发挥不了作用,群众意见很大。
从黑龙江的情况看,当务之急,是农机配套。这样做,见效快。绥化县积极发展经过群众革新的深松播种机,松土、破茬、点种、培垄、镇压,五道工序一次完,深得群众欢迎。他们播种和中耕的机械化程度已达百分之七八十。全县十三万农业劳动力,有五万人已初步解放出来,参加了社队企业和植树造林、养猪积肥、农田基本建设等专业队。他们有一个规划,打算把其他田间作业和非田间作业的机具尽快配成套。
搞农业机械配套,在黑龙江,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成问题,省、地、县可以设法解决。问题是缺资金和材料。特别是缺方钢之类的合格钢材,省内无法解决。我们认为,唯其资金和材料缺乏,需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分散使用,到处撒胡椒面,到处都配不成套。如果选择一些机械化基础较好的地区,集中使用投资,帮助他们迅速配套成龙,收效可能更快,更显著。
搞好配套,可以大大提高工效,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比如,黑龙江无霜期短,及时播种就特别要紧。绥化县过去春播要一个多月,现在十几天可以播完,有的公社几天就可以播完。这就等于为作物延长了二十天到三十天的生长期。再如,从美国进口的播种机,镇压器的保墒效果很好,播后出苗齐全。这种镇压器,结构简单,如果应用到我们自己的播种机上,对春旱地区就是一项简易而重大的增产措施。
因此,配套也要提高质量,也要赶超。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作物种类繁多。看来,从不同的发达国家,多引进一些先进的农用机具,作为研究和生产的借鉴,是很有好处的。
黑龙江地多人少,三铲三耥,十分紧张,稍一耽误,就成草荒。友谊农场使用进口的灭草剂,效果比锄草好。我们去看了,地里非常干净。成本也比锄草低。除草,是以机械锄草为主,还是化学灭草为主,尚可研究。但从长远看,化学灭草必须及早上马,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建立一系列为农业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结构的改变问题
谈到韩丁的劳动生产率时,大家都认为,这种劳动生产率,不是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属于整个社会的。韩丁不仅有七台机器,而且有许多社会机构在为他服务。韩丁自己也说,农业是美国最大的工业,一系列的企业都是为农业服务的。要良种,找种子公司。不管要哪种化肥,化肥公司都能迅速供应。去年韩丁的烘干机坏了,第一天下午向一千多里以外打电话,第二天就收到了空运来的零件。他要了解土壤成分,就找三十里外的大学帮他分析。他技术上有困难,县里的农业科可以提供咨询。农民要盖房子,挖沟渠,运粮食,运牲畜,运饲料,都可以找有关的企业承包。没有这些条件,即使有了土地,有了机器,生产过程也得中断。这些当然不是资本家对农民的“福利”,而是垄断资本的触角已经伸到四面八方,把个体农民紧紧地囊括和控制到自己的手中去了。韩丁这样的个体农民,不同于本来意义上的个体农民,实质上,他们已成为被许多资本家共同使用的“厂外工人”了。
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为了把分散的个体农户抓到自己手中,尚且同农业建立了如此密切的联系。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的整个社会,我们的工业和各行各业应该如何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呢?
生产的现代化,要求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改变自给自足的社会生产结构,要求城乡之间、各专业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建立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农业现代化需要全党全国的重视,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援,特别是城市的支援,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支援,科学和教育的支援。看来,在大城市和大工业中心的周围地区,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应该更快一些。拿黑龙江省来说,在哈尔滨和大庆之间的地区,应该是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区。
国务院已经决定建立各级种子公司。这是一个重大的措施。黑龙江的青冈县是全国八个试点县之一。我们找了一些同志座谈。初步看,办好种子公司,恐怕至少要注意这样四点:一、要同科学研究机构挂钩,把做买卖同推广科研成果结合起来。很可能将来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不是依靠行政的办法,而是主要依靠科普教育和专业公司这两个渠道。二、要有好的装备。一定要把比较先进的烘干机、精选机、储藏手段、测试手段和必要的运输手段配备起来。否则,如果在精选、储藏等环节上出了问题,影响就太大了。三、要按照经济规律,用做经济工作的方法办事。要有计划,讲核算,订合同,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提高工作效率。要使社队看到专业公司对它们的服务真正是有益的和有效的。如果本县的公司不能为社队提供良好的服务,可否允许社队向外县的公司订购呢?恐怕是应该允许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不是你需要什么我供应什么,而是我卖给你什么你就得要什么,这种办法,对农业不利,对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也毫无帮助。四、配备人员,要多配科技人员和营业人员,少配行政人员。总之,要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讲科学,讲技术,讲做买卖,讲效率,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不能把种子公司办成只换一块招牌的行政机构。
将来各种专业的支农公司会越来越多,种子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办好种子公司,对于如何办其他各种专业公司,如何提高支农的质量和效率,是会有参考作用的。
加强对社会结构问题的研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展,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如何统筹安排,如何建立大中小城镇的各种支农企业,如何试办例如南斯拉夫的那种农产品加工的联合企业,整个经济结构将会起什么样的变化,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四、剪刀差问题
黑龙江省通过揭批“四人帮”,改进干部作风,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群众情绪高涨。
看来,经济政策方面,继按劳分配之后,缩小剪刀差势在必行。这是一件关系到广大农民收入、资金积累和提高农民积极性的大事。下面是几个带普遍性的突出问题。
一个是拖拉机的油料费用和维修费用。我们所到的县,每台拖拉机每年花在这两项的费用,一般都在一万元以上,有的达一万五千元。即以一万元计算,按照黑龙江的情况,就相当于四百亩土地上全部粮豆产品的收购价格!
再一个是化肥。大庆卧里屯化肥厂投产后,黑龙江全省每亩地可增加供应尿素十斤,本来是好事,但农民不愿买。据省供销社反映,卧里屯生产成本每吨约一百五十元,加上工业利润二百元,出厂价格为三百五十元。商业环节中,从进到销,又加了一百元(其中,运输、损耗和资金利息约四十六元,管理费十八元,上缴总社十九元,省内利润十六元),供销社的出社价格就成为四百五十元。一斤化肥以增产四斤玉米计,农民购买一斤化肥,就花了三斤到三斤半玉米钱。他们买十斤化肥,花了人工,上到一亩地里,虽说增加了四十斤产量,但只能增加相当于五斤到十斤粮食的收入。
许多支农产品是小工业生产的,同大工厂的产品比,质次价高。大工厂生产的500标号水泥,出厂价格每吨五十八元,但农村买不到。农村能买到的,是100标号的劣质水泥,出厂价格高达每吨一百二十元。再以农机零件中的“标准件”为例,有种产品大厂八分钱一件,买不到,能买到的是小厂产品,一元二角一件。
不仅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农产品内部的各种比价也不合理。有人计算,喂肥一头牛要一万四千斤草,草价每斤三分八厘,合五百三十多元。而一头肉牛的收购价格不到三百元。他们说,牛比草贱,谁还养牛呢!养羊,也有同样的问题。活羊的收购价格每斤一角九分,只合五斤草钱!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不解决是肯定不行的。
五、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问题
华主席最近指示,各行各业都要自觉树立农业为基础的思想。现在,农业科研工作和农业教育工作极其薄弱,应当大力加强。
省委的工作重点在农业。省科委的工作也应当以农业科研为重点,并组织其他各方面的科研工作直接地或间接地为农业服务。看来,黑龙江如果要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粮仓,不仅要拥有强大的农业机械工业和各种支农企业,同时要建立一系列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完整的农业教育体系。当前,首先必须把现有的农业科研力量组织起来,开展具有本省特点的农业科研工作。地、县两级的农业科研工作,课题雷同,重复太多,“上下一般粗,左右皆弟兄”,需要在全省范围内,根据各地各县的具体情况,统一安排,各有重点,分工协作。
农业教育工作也亟待加强。黑龙江农学院的前身是东北农学院,基础很好,这些年被折腾得不成样子。美国能建立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同他们重视农业教育是分不开的。看来,各省应该把自己的农业大学办好,并且大量发展农业中专。配备师资,购置设备,要优先考虑农业大学的需要。那种只重视综合大学和理工科大学而轻视农业大学的观点,必须纠正。
长期以来,在县、社两级的农业技术人员中,几乎谈不上什么技术责任制。他们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现在各行各业的科技人员,都在恢复技术职称,建立技术责任制。农业方面怎么办,特别是在基层(人民公社和国营农场),农业技术人员中如何建立技术责任制,似需进行研究,把这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切实解决一下。
一路上,还听到反映:“科学种田,越种越累,越种越贵。”这是对我们过去某些做法的批评。真正搞科学种田,群众是十分欢迎的。问题是一些并不科学的东西,有时也在“科学种田”的名义下流传。比如一亩地要上几万斤土杂肥之类,其肥效往往只等于几百斤秸秆还田,而费工则不可以道里计。黄土搬家,往往还把大量草籽以至碱土弄到地里,不仅徒劳,而且有害。有的地方要求倾斜度在五度以上的坡地都改成梯田,到底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也很值得研究。
在农业科技人员中,很需要大大发扬讲究实效、讲究高效的工作作风。我们的农业,正处在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中。传统的作物种植制度、土地耕作制度和积肥施肥制度,其中合理的因素应该继承发扬,落后的成分应该逐步淘汰。对各种技术措施,不管是传统的或者新兴的,都应该从经济效果方面进行研究。对农业科技工作者和一切农村工作的同志们,应该鼓励他们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