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夺得千峰翠色来”——我国青釉瓷器在世界各国的流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2-11
第6版()
专栏:中外交流史话

“夺得千峰翠色来”
——我国青釉瓷器在世界各国的流传
燕 沙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我国唐代诗人歌咏我国著名的青釉瓷器的诗句。
青釉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它的图案花纹复杂,刻画技巧圆熟。器皿上白鹤飞翔,神龙腾波,翠鸟舒翼,彩蝶恋花……达到了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
十六世纪末期,当中国青釉瓷器首次出现在法国市场上时,它的莹体玉质,使法国人惊叹不止,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称呼它。他们只好借用本国作家杜尔夫的长篇小说《牧羊女亚司泰来》的主人公雪拉同的名字,来给中国瓷器命名。因为,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戏剧,与亚司泰来恋爱的牧羊人雪拉同,在舞台上穿的漂亮无比的青色衣裳,是唯一能与中国青瓷比美的东西。以后的欧洲文献里,雪拉同便成了中国青釉瓷器的代名词。
早先接触中国瓷器的阿拉伯人也叹为观止。公元八五一年,一位阿拉伯商人苏列曼在游记里记载说:中国人能用陶土做成器皿,有如玻璃似的透明,灌了酒,从外面可以看得到。当时,在阿拉伯人中间,对中国瓷器的欣赏竟达到神话般的境地。例如他们传说:中国的青瓷大盘可以鉴别食物的毒性,若是有毒,盘中食物变色变味。到了公元一一七一年,埃及国王把得到的中国瓷器,视为宝贝,从中挑选出四十件作为珍贵礼品赠给大马士革国王。
在欧洲,公元一六○三年,荷兰从海上捕获了一艘满载中国货的葡萄牙船只,发现船上除了有丝绸、漆器外,还有各种精美名贵的中国瓷器,使荷兰人深为惊讶赞美,一下子轰动了全国。以后若干年,荷兰连续进口了大批中国青釉瓷器。
一些欧洲人来中国时,也闻名竞相参观瓷器产地。明代有位法国传教士登屈律科尔访问景德镇后,描述这个地方是十平方英里的大工业区,“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十九世纪的美国诗人朗菲罗也曾作诗称赞过景德镇:
偶作飞鸟来此地,
景德镇上望无余。
俯看全境如焚火,
三千炉灶一齐熏,
充满天际成浓雾,
喷烟不断转如轮,
苍黄光彩疑画笔,
朵朵化去变红云。
海外各国从中国大量进口瓷器,约从唐代开始,因为那时的瓷器生产已大为发展,除了供国内需要外,还有剩余产品可供输出。输出途径,在唐宋元代,经新疆、中亚细亚到达波斯;海路是分别从广州和福建泉州出发,向东南亚的缅甸、印度等地输出;同时,经马来半岛、印度洋、波斯湾,转运到埃及和非洲的东部、北部,或通过地中海运往西班牙。明代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又把青釉瓷器散布到沿途的暹罗湾、马来半岛、新加坡、苏门答腊、爪哇、锡兰、波斯湾、亚丁、非洲东岸、马达加斯加岛等地。从此,我国的青釉瓷器就成为名闻全球的世界珍品了。
多年来,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许多中国瓷器的遗物。如印度和波斯湾一些地区出土的著名的龙泉青瓷碎片。埃及一些地区发掘出唐宋时代的瓷器碎片。缅甸、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日本等地都发现不少青釉瓷器碎片。英国博物馆里也藏有许多中国青花瓷器。
由于瓷器的大量输出,我国的制瓷技术也随之外流。最早是在十世纪初传入朝鲜。十三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人从福建带回了中国的制瓷技术。波斯在十一世纪从中国学到了制瓷技术,然后传给了阿拉伯,十五世纪传入意大利。公元一七一二年法国传教士把景德镇制瓷用的陶土带到欧洲去研究。十八世纪初,欧洲制出了合乎标准的瓷器。现在,许多欧美国家和日本的瓷器生产,无论在用料、造型、釉彩与色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不少创新,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附图片)
从一艘古代荷兰沉船上捞起来的明朝青花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