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2-18
第1版()
专栏:

因地制宜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本报评论员
农业包罗万象。农林牧副渔,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只有科学管理,统筹兼顾,综合发展,整个农业才能兴旺发达起来。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适当处理农业内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把那种“搞农业就是搞粮食”的错误观念纠正过来。烟台地区集中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花生,迅速恢复和建立油料生产基地,是一个很好的作法。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种植各种作物,只有因地制宜,有所侧重,适当集中,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适宜种粮的地方,应以粮为主;不宜种粮的地方,则不应强调种植粮食。山区应以林果为主,草原应以牧业为主,沿海应以渔业为主,经济作物区应以经济作物为主。这样按照不同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生产,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烟台地区种花生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就是一个例证。这里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八年之间,花生生产出现了一个高——低——高的马鞍形,主要原因就是中间一段时间,不看当地的具体条件,一律强调抓粮食,把本来适宜种花生的土地,硬拿来种粮食,而且以行政命令贯彻到底,根本不顾群众的意愿,不同群众商量,结果给国家、集体和社员个人都带来很大的损失。事实说明,搞形而上学必然受到惩罚,靠行政命令指导农业生产是行不通的,自然规律会给你颜色看看。
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种植某种作物,就是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发展生产,力争在最适宜的条件下夺取更高的产量。各个经济作物产地,都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情况和传统经验,统筹安排作物种植计划,适当集中种植,以作到地尽其力、人尽其才。实行作物集中种植,就能够适当划分经济区域,采取适当的生产措施,实行科学管理,组织专业化生产。这样,也便于领导集中精力,探索生产规律,逐步变成内行,克服瞎指挥的作风;便于推广先进科学技术,迅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便于统一研究和执行有关的经济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发展农业生产能不能因地制宜,适当集中,说到底,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还是按“长官意志”办事;是倾听群众的意见,还是
“长官”个人说了算的问题。一个地方适宜种植什么,不适宜种植什么,农民群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四人帮”横行时,不少地方以“长官意志”为转移,不作调查,不讲民主,习惯于自上而下地发布行政命令。他喜欢种什么就要群众种什么,好象他要土地长什么,土地就得长什么。结果,群众受压抑,土地不听话,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今天,必须从破除“长官意志”入手,坚决拨乱反正。领导农业生产的干部,必须切实发扬民主,倾听农民意见,努力作到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农业生产迅速搞上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