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毛主席指明了征服长江的方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2-23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指明了征服长江的方向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 林一山
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九日到二十二日,毛主席视察了长江。在这次航行中,我一直在毛主席的身旁,聆听毛主席对长江建设的一系列指示,体会到毛主席对全国人民的无比关怀。这幸福的三天三夜,使我终身难忘!
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九日,江城武汉,晴空万里。中午时刻,毛主席在武汉关附近的专轮码头上,健步登上“长江”舰。
由“洛阳”舰护航,“长江”舰乘风破浪,向东顺流而下。启碇片刻,毛主席派人把我找去。我挟了一本地图,走进毛主席住的卧舱。他笑容满面地和我紧紧握手,要我汇报有关长江的情况。他一边翻开地图,一边问: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水给北方呢?他拿起一枝红铅笔,首先指着西北高原问道:从嘉陵江上游白龙江和西汉水,向北引水行不行?
我回答说:都不行。
毛主席又问:为什么?
我做了详细的回答。
毛主席手中的红铅笔指向汉中盆地,又问,引汉水行不行。
我回答:有可能。
毛主席凝视着地图上的三千里汉江,兴奋地问:为什么?
我回答说,汉江和渭河、黄河平行,与秦岭、伏牛山,一山之隔,它自西而东,越到下游,地势越低,水量越大。这就有可能找到合适地点兴建引水工程,把汉江水通过黄河引向华北。
毛主席抬起头来,凝视着窗外的滚滚长江,高兴地问:这个问题,你考虑过没有?
我说:还没有。
毛主席说:你立即部署勘察,一有资料,就写信给我。
毛主席何等渴望着解决华北大平原严重缺水的问题啊!根据这个指示,我们把南水北调工程,列为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立即着手制定把汉水引到华北的规划。
长江建设者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殷切期望。他们冒着严寒、酷暑,踏遍秦岭、伏牛山和汉江上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引水通道,这就是兴建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壅高汉江水位,然后引水穿越汉淮分水岭,不用搞太大的工程,就可以自流引水到淮河、黄河和海河。
遵照毛主席嘱咐,在南水北调工作过程中,我随时写信向他汇报最新成果。经过实地查勘,我们纠正了过去仅根据地貌的表面现象就认为从嘉陵江上游不能引水的片面看法。
一九五八年三月,在党中央成都会议上,根据周总理的报告,决定兴建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周总理亲自作了结论,把一项引汉灌溉工程,正式列为丹江口的同期工程,为宏伟的南水北调,揭开了新的序幕。
就在这个会议上,毛主席高兴地说,打开通天河、白龙江,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了。在爽朗的笑声中,毛主席结束了他的谈话。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上午,毛主席在“长江”舰的甲板上漫步。他炯炯的目光,看着碧波滔滔的长江,对我说:要驯服这条大江,一定要认真研究啊!长江的水文资料,你们研究得怎么样?我说,我们已经组织了一支力量整理长江的历年水文资料。
毛主席详细询问了水文资料的整理情况,接着又询问了长江流域的气象特点和暴雨区的分布。
我说:长江流域有两个主要暴雨区。一个是南岭暴雨区,在湘赣南部;一个是四川暴雨区,在四川盆地的周边。在正常情况下,南岭暴雨区首先降雨,在三月到六月间,使赣江水系和湘资沅水系开始涨水,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继续向大陆腹地西移,七月到九月份,四川暴雨区开始降雨。两个洪峰,正好错开。如果气象反常,南水后移,川水早到,两峰相遇,往往会造成洪水灾害。
毛主席马上问:长江流域暴雨成灾最严重的地方在哪里?
我说,根据记载,一九三五年七月一日,暴雨中心在湖北五峰,七天就下了一千多毫米,而“川西天漏”地区,年降雨量曾经达到二千多毫米。
毛主席说,真了不得啊!
就在这“长江”舰上,毛主席还十分关切地问我对长江的防洪有什么设想。
我展开一幅《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略图》,汇报说,长江防洪的指导思想,是在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上,逐步兴建一批梯级水库,拦蓄洪水。
毛主席凝视着万里长江图从世界屋脊的江源,直到烟波浩渺的海口,纵横万里。他左手扠在腰间,举起右手,在图上画了一个大圆圈说:太好了,太好了!修这许多水库,都加起来,你看能不能抵上三峡一个水库呢?
我说:抵不上。
主席又伸出手来,指着三峡口上说: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是先修那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我兴奋地回答:我们很希望能修三峡大坝,但现在还不敢这样想。
毛主席笑了。接着,他又详细地问了有关三峡大坝的情况,然后,和蔼地笑起来:——好,我这算了解了长江,了解了长江的许多问题和知识了。
“长江”舰驶抵南京,陈毅同志和粟裕同志登上甲板,迎接毛主席。
三天三夜的航行胜利结束了,但是毛主席的光辉指示,一直在我心中翻腾。我领会到毛主席征服长江、改造自然的宏图大略。毛主席关于征服长江、改造自然的光辉思想,一直鼓舞着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绕过层层暗礁,在浩瀚的长江上,迎着滚滚激浪,奋勇前进!
一九五四年底,在战胜这一年长江上发生的特大洪水之后,在京汉线上,在毛主席乘坐的专车里,我向毛主席、周总理汇报有关三峡工程的技术问题和坝址查勘情况,汇报三峡大坝、南津关坝区和美人沱坝区的地质基础情况。这次汇报用了整整一夜的时间。
毛主席十分关切地问:根据已有资料,风化层有多厚?
我说,大约三十米左右,据国内外资料记载,世界上有风化层达到一百米的。
主席耽心地问:如果这里风化层有一百米,那么一百米以下呢?
我说,请主席不用耽心,我们现在还没有全面勘探,我想,在二十五公里的火成岩河谷中,总会选到好坝址线。接着,我补充说,在它的上游,有一段片麻岩河段。
毛主席面带笑容,连声说:好,好!片麻岩是花冈岩的变质岩,抗风化性能要好得多,这下子好办了!毛主席对于三峡大坝的关心,是何等细致入微呵。
担负长江流域规划的广大勘测设计人员,在毛主席的鼓舞下,展开了全流域的查勘,上自金沙江,下达海口,做了许多艰苦工作,重点规划了三峡大坝和自流引水华北的线路,以及全长江的流域规划。
一九五六年,三峡勘测科研工作取得了肯定成果,毛主席在畅游长江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了三峡工程,并且写下《水调歌头·游泳》这首气势磅礴、光彩夺目的词章,给我们画出了一幅“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壮丽蓝图。他给我们指明了征服长江的明确方向,向全世界宣布了我们一定要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坚强决心。
一九五八年二月,在党中央南宁会议期间,毛主席对我说:我要考考你,你能不能写个象样的文章,来说说三峡工程呢?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我写出了报告。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仔细审阅了三峡工程的主要图纸,详细询问了有关这一工程的设计和造价。然后,转身向着周总理说:这个问题,你来管吧!周总理说:还是请主席管。毛主席说:我那么忙,哪有这么多时间来管呢?还是你来管。周总理坚定地回答说:好,我来管。
毛主席欣喜地伸出四个手指头说:好吧,你来管;一年抓四次。
我们的好总理,多么细心地体会到毛主席对长江规划和三峡工程的高度重视啊!
南宁会议以后,周总理出访朝鲜。二月底回京,他只停留一夜,就风尘仆仆,赶到武汉。在李富春、李先念副总理的陪同下,溯江而上,视察三峡。他那深深的脚印,印在漫天风雪的荆江大堤上;他那爽朗的笑声,回荡在陡峭笔立的峡峰岚翠中。周总理手持几米长的岩芯地质剖面图,逐段逐节,对照岩芯审视地质情况。他为我们找到了理想的坝址感到高兴。他俯身从岩芯箱中,取出一截岩芯,反复观看,赞不绝口,爱不释手。最后,他带走一截岩芯,献给毛主席。
一九五八年三月八日,周总理到了重庆,立即转赴成都,出席党中央成都会议。周总理在查勘三峡过程中,详细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在成都会议上,根据周总理亲自作的报告,中央政治局正式通过了一个重要文件:《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在成都会议以后,毛主席对三峡工程的考虑,更加深入,更加细致了。
一九五八年夏天,在武汉的东湖之滨,毛主席让我汇报长江的泥沙问题,也就是三峡水库的寿命问题。我说,长江的含沙量远比黄河少,相对量少,但绝对量还很大。根据计算,三峡入库泥沙,每年大约五亿吨,合四亿多立米。三峡水库的总库容,大约两百年才能淤死。
毛主席沉思以后说: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只两百年太少了!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进一步开展了对泥沙淤积和水库长期使用的专门研究、专门考察,结合国外资料,综合分析研究,逐步认识到泥沙运动的规律,并且找到了水库长期使用的途径。我立即向周总理汇报,得到总理的赞许。他亲自审阅了我们的报告,并转报毛主席。
毛主席对长江规划,南水北调,三峡大坝,是那么重视,那么热情,抓得那么细,抓得那么紧。他亲自制订了修建三峡工程要做到“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和“有利无弊”的方针。毛主席这样全面,这样深入,这样细致地指点我们,支持我们,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
华主席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布“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多么豪迈的事业呵!这十九个字,将永远镌刻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历史丰碑上。以三峡工程为中心的长江水利资源的综合开发,将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重大的贡献!
长江将要大变,祖国的面貌将要大变。今天,纪念毛主席八十五诞辰的时候,回忆毛主席在“长江”舰上开始提出的关于长江建设的一系列指示,我们更加感到毛主席的英明、伟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