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农机产品质量为什么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12-29
第3版()
专栏:

农机产品质量为什么低?
本报记者述评
北京市通县张家湾公社购买了几个厂生产的拖拉机,因为质量差,经常趴窝,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农业生产,社员群众意见很大。例如,洛阳拖拉机厂生产的一台七十五马力拖拉机,因为缸垫上反了,造成油路不通,运到公社一试车,摇臂全烧了。天津拖拉机厂生产的一台五十五马力拖拉机,试车时,小起动机卡住了,拆开一看,发现小起动机里面掉进了一个弹簧垫。北京南苑拖拉机配件厂试制的一台六十马力拖拉机,一开到家就坏了。
拖拉机和农用柴油机质量低劣的问题,相当普遍、严重。广州拖拉机厂生产的拖拉机,没有一台是合格的。大连柴油机厂生产的4100柴油机,都是不合格品。天津拖拉机厂的产品,质量一直不合格,却仍在出厂。沈阳拖拉机厂生产的柴油机,过去说是一等品,按规定功率应该是二十八马力,今年第三季度抽查两台,结果一台是二十马力,一台只有十八马力。河南、河北两省有十七个厂生产手扶拖拉机,除河南一个厂的产品质量勉强合格以外,其余都不合格。有的厂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厂不搞经济核算,乱摊成本,随意定价。山东临沂拖拉机厂生产的五十马力拖拉机,去年售价高达两万元,比定价高出九千元。
面对这种严重情况,应该提出一个尖锐问题: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提得好象有些怪,人们会顺口回答,谁还不知道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为了使用?但是,在工厂企业中,有不少人在思想上对这一答案是又明白又不明白。有的人说,这个问题,讲起来好象明白,干起来却又糊涂了。有的人说,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这是个普通的常识,但是在生产中,不少人就不是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
有些企业的领导干部,一到月末,只顾产值、产量完成计划指标,而忽视产品质量;不少领导机关向下面企业催问的、统计的数字,也只是产量、产值、利润。他们认为只要完成了数量就算“交了账”,就可以心安理得。他们想的是,有了产量,就有了产值、利润、劳动生产率;至于产品质量问题,查出来再说,查不出来就算了。正是这个缘故,有的柴油机功率试验按规定需要三个多小时,却被任意缩短为一两个小时。一台拖拉机下了装配线,需要跑四十分钟里程检验质量,却只跑一二十分钟,质量问题还未暴露出来,就作为合格品出了厂。事实表明,在他们思想上,只要产量、产值完成计划指标,能够向上级“交账”,就是搞生产的最终目的。至于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使用,他们并不关心。
生产出来的东西必须能用,必须方便用户,对用户负责到底。然而,现在有些地区、部门、企业的领导人,对这一点很不明确。对产品质量低劣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或是嘴上说要大力整顿,实际上却只说不干。有些企业的领导对质量问题只有一般号召,没有具体指导,缺乏调查研究,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柴油机现有二百几十种型号,有的同一型号的零部件不能通用。沿海地区支援青海高原抗旱用的159柴油机,有的坏了活塞肖,社员从当地农机公司买回同一型号的活塞肖,怎么也装不上。原因是本地产的活塞肖,直径三十五毫米,原来的则是三十四毫米。就因为差一毫米,社员不得不跑上千里,到沿海地区买回这个小零件。由于对机械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和专业化协作抓得不紧,机型杂乱问题长期解决不了,造成农机生产点多,批量小,质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
许多生产单位还对用户不负责任,没有定期的访问用户制度,没有为用户服务的机构。用户来信得不到妥善处理,用户找上门来不能很好接待。甚至个别领导干部对用户提出的批评所持的态度十分恶劣。如此等等。
造成机械产品特别是农机产品质量低劣的原因很多,不仅是主机厂有问题,协作厂也有问题。不光是加工、装配的问题,也有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方面的问题。长春拖拉机厂生产的拖拉机,协作件就占整机的百分之八十。钢材、生铁乃至油漆、涂料质量好坏,电力供应是否充足,都会直接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所有的工交部门、企业,对于“生产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都应该认真想一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