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阅读
  • 0回复

畲山明珠亮晶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01
第6版()
专栏:祖国新风貌

畲山明珠亮晶晶
初冬时节,我们翻山越岭,访问了被誉为“畲山明珠”的福建福安县康厝公社金斗洋大队。这个位于东海之滨的闽东山区的畲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畲族人民阔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金斗洋原来生产条件很差,八百多亩田地,大部分象碎布一样斜挂在山坡上,“三天不下雨,禾苗半焦枯”。由于经常闹旱灾,人们长期守着金斗洋,吃着返销粮。一九七二年,这个大队的干部群众决心联合附近的长潭畲族大队,兴建水库和水电站,从根本上改变畲山的落后面貌。
金斗洋和长潭两个大队总共只有三百来个劳动力,加上家底薄,施工中遇到许多困难。社员们迎难而进。在县委和附近社队的支援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一座蓄水二十万立方的水库终于建成了。
一九七六年,“四人帮”刮起的阵阵妖风,扼杀了这两个大队正在兴建的水电站工程。粉碎了
“四人帮”,社员们感到象是拔掉了卡在喉咙里的鱼刺,振奋极了。他们在县水电部门的帮助下,一鼓作气建成了水电站。
自从建了水库有了电,金斗洋大队的集体经济就象雨后春笋,一个劲地往上长。如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几年来粮食总产增长了近一倍,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扩大了。社员每人每年的口粮由三百多斤提高到了五百多斤,对国家的贡献也一年比一年多。
更叫人高兴的是,畲山上也办起了自己的工厂。这里有饲料粉碎机、砻谷机、碾米机、磨粉机、茶叶杀青机等。规模虽然不算大,但是把人们从过去那种“背儿舂米累折腰,双手揉茶真难熬”的笨重劳动中解放出来了。社员们从队办企业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又在着手兴办柑桔园和集体养猪场。
在公社副书记、畲族女青年雷长梅的家里,长梅的老祖母对我们说,在旧社会,我们畲族人被迫逃进深山老林,过着山洞当住房,绳索结衣裳,烤火当棉被,野菜充饥肠的悲惨生活。现在她全家十四口人,夏有单,冬有棉,仓有存粮柜有钱,日子过得就象秋天满山的枫叶,火红火红的。我们问起长梅,老人家笑着说:二十三四岁的毛丫头,如今走南闯北,前年参加了党的十一大,去年又去北京上了民族学院干训班。离开雷长梅的家,晚霞已经退去,村子里电灯齐放光明,把整个金斗洋照得通亮。广播喇叭里传出了欢快的乐曲。当晚,在大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的演出会上,我们欣赏了畲族人民的山歌。一对男女青年在对歌中唱道:
一潭碧水明如镜,
渠道弯弯到咱村。
是谁引来清流水,
畲山明珠亮晶晶?
风吹稻浪一片金,
碾米揉茶不费劲。
共产党引来幸福水,
千里畲山气象新。
新华社通讯员 林学松
新华社记者 肖辉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