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日本环境保护的成就是怎样取得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04
第6版()
专栏:

日本环境保护的成就是怎样取得的?
以国家建委副主任兼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超伯为团长的中国环境代表团,最近到日本进行了考察。他们回国后,向记者发表了如下的感想。
成 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五十年代以来,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造成了对大气、水源、土壤、食品方面的严重污染,并形成了噪声、震动、垃圾、恶臭与地面下沉等社会性的公害。环境污染不仅造成了工农业生产的重大损失,而且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出现了象汞中毒的水俣病等许多震惊世界的公害病,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日本有“公害列岛”之称。现在,经过治理,日本环境保护工作已取得了重大成就。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的大气污染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实际排放量低于各工业先进国家。在各大城市和工厂,已不见黑烟,空气比较清洁,绿化也比较好。一九六八年,东京全年只有十三天能见到富士山顶,现在已增到七十多天。水质污染有了明显改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五的水域已达到了保护人体健康的水质标准。各城市对噪音相应采取了积极措施,对垃圾设立了专门的处理厂,经过集中、分选、焚烧等处理后,用于填海造地、作燃料或肥料用。
弯 路
日本的环境保护走了十五年的弯路。开始的十年,即一九五五年到一九六五年只追求工业发展,忽视保护环境;后五年,即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年继续高速发展经济,终于造成了全国性的难以控制的“爆炸性”公害。一九六八年北九州数万人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中毒;农药在食品中的残毒日益增加;湖、海死鱼,光化学烟雾等严重污染接二连三出现。据统计,一九七○年,因大气与水质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一万五千多亿日元,农业、林业、渔业及市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公害病患者达三万多人。
在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下定决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从一九七○年起,用五到七年的时间,使公害问题基本得到治理和控制,环境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措 施
日本对环境保护工作之所以短时期内能迅速取得成效,是由于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制定环境法令、环境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九七○年,日本政府召开了历时一个月的环境问题特别国会,修订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等十四个公害关系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实业家和居民对防止公害、保护环境的责任,要求在发展工业的时候,必须确保群众的健康与文化生活,不能污染环境。根据这些法,又制定了二百多项各种环境法令,规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排放标准。日本确定以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氰、汞、镉、砷等九种有毒物质为重点。
法院受权处理公害案件。对违犯环境法规的行为,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对有意排放毒物、危害人民健康,造成死亡的要判处徒刑。
(二)设立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一九七一年内阁成立环境厅,它是专门统一管理环境的权力机构。十五个有关的省厅设有环境管理机构。都、道、府、县地方政府,相应设有专管环境的机构和公害对策咨询机构;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里也设有环境保护机构;还有各种专业性的自然保护和防止公害的民间团体。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完整体制,层层、处处有人抓。
目前,日本全国共有四万六千多名专职环境管理人员,其中环境厅八百四十四人;都、道、府、县有六千二百七十七人;市、町、村六千九百零四人;民间企业的专职人员有三万二千人。
(三)积极采取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
在技术上,在生产中严格控制汞的使用,不准生产和进口多氯联苯;采用低硫燃料;改革工艺,不产生或少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在经济政策上,给予治理污染的企业以经济上的支援和奖励。例如,企业可以从银行低息贷款中解决百分之五十到八十的治理污染费用,十年到十五年还清,治理污染的设施,可享受减税的优待。还采取行政和法律措施,制定了“污染负荷量税金”,并逐年提高。例如,排放一立方米的二氧化硫收二十三到二百日元的税;噪音大的飞机收“特别着落费”三万到十一万日元;汽车严重污染的,也要收排气费。此外,执行“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即谁污染,由谁治理;污染的后果,由污染者承担。例如,水俣病、哮喘病、骨痛病等四大公害造成居民的疾病和死亡,受害者的医疗费、休养费,死者家属赡养费统统由污染者负担。因工业排放物而造成港口淤塞,污染者也要负担治理费。
(四)注意工业合理布局。
日本过去吃了工业集中于少数地区、造成严重污染的苦,现在,由通产省“立地公害局”负责工业的合理布局和建厂对环境的影响,规定工业区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五)大力投资环境保护事业。
日本从政府到民间对环境保护事业的投资比重都比较大。一九七五年,日本全国环境投资占全国工业总投资的百分之七,占国民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几个重要工业公害治理费用占本行业总投资的比率,在一九七四年分别为:钢铁占十七,石油占二十七,火力发电占四十七,造纸占二十四,化学工业占二十五。
(六)建立系统的环境科研和监测网。
日本全国各地建立了二百四十七个研究机构,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有五千多人。各大企业相应设有环境保护研究所或研究室。
环境监测系统也比较健全和完善。全国有八十个公害监测中心,一千二百五十四个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站,一百二十二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七十六辆大气污染监测车,三十一辆噪音监测车。监测网使用电子计算技术,建立了警报制度,随时将各地污染状况通报居民和有关工厂。
(七)积极制造消除污染的成套设备。
据一九七四年统计,日本制造公害防治装置的厂家有二百八十个,专业工人三万人,出售的设备总值达五、六千亿日元,成为一门新型行业。
教 训
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否则,酿成公害以后再回过头来抓环境保护,不仅人民受难,而且要花费更多的财力、物力,这是日本的一个教训。现在,日本的一些污染,如光化学烟雾、噪声等的污染没有彻底解决。下水道的普及率还低
(仅为百分之二十六点六),湖、海“红潮”仍有发生。
本报记者(附图片)
日本合成橡胶株式会社四日市工厂排烟脱硫装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