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帮忙田”为谁帮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05
第2版()
专栏:来信

“帮忙田”为谁帮忙?
编者按:《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了不同地区的粮食亩产指标,许多地方把上《纲要》作为奋斗目标,提出了“过黄河”、“跨长江”的战斗口号,奋发努力,达到和超过了《纲要》的规定。这些地方的干部和社员是实干家,是真英雄。也有些人搞“帮忙田”来“帮”着“上纲”,弄虚作假,谎报产量,欺骗国家,坑害群众。干这种事的人们,同那些实干家比比,显得多么渺小啊!我们是提倡实事求是的,奉劝大家动手,把搞“帮忙田”这种坏风气扫除干净。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有些地区为了“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骗取虚假的“荣誉”,出现了一种“帮忙田”。
南方有一个公社,按照计划种了两万五千亩粮食。这个公社的干部又命令生产队把两千亩柑桔、桑树、竹子等经济林木统统砍掉,多种了两千亩粮食。到了秋后,把两万七千亩的产量,按两万五千亩计算,这样,亩产和总产都大大提高了。
类似这种情况,在其它地区也存在,有的“先进典型”也不例外。
搞“帮忙田”的危害很大,破坏了农业生产的计划性,败坏了党的实事求是作风。搞粮食“帮忙田”,明明是弄虚作假的错误行为,为什么有的同志非搞不可呢?因为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只有个人和小单位的荣誉,把党和国家的原则丢到了脑后。“粮食过了江,书记脸上光”,“多种经营可以丢,一俊能够遮百丑”,便是他们的自白。
当然,用这种不老实的做法追求个人或小单位的虚名,其结果必然帮了倒忙,既损害了国家利益,也坑害了本单位和群众。
“帮忙田”的产生和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也有密切关系。有些同志,片面理解“以粮为纲”的方针,单打一地抓粮食。下达计划,安排任务,检查生产,评比先进,都是只讲粮食单产,不问多种经营。他明知有些社队报的粮田亩数和粮食亩产量不准确,甚至弄虚作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批评、教育。这就使得搞“帮忙田”的歪风不能得到及时制止,甚至越刮越严重。广大群众对这种做法极为不满。
北京 邢光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