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水在孟加拉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05
第6版()
专栏:孟加拉国通讯

水在孟加拉国
每年雨季,孟加拉国两千多万英亩的耕地中就有近五百万英亩被水淹没。据孟加拉国水利部长介绍,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每年的水量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五至六倍。这么多的水如果不注入印度洋而淹没土地的话,整个孟加拉国就会平地水深十米。但是,孟加拉国的水却又是这样地缺乏,旱季有近八百万英亩的土地因为缺水而不能耕种。
由于几百年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残酷统治和剥削,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孟加拉国的粮食长期以来不能自给,每年都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近年来,孟加拉国政府正在为争取粮食自给而努力。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首先致力于解决水的问题。
在孟加拉国,水成了人们交谈的一个主要话题。为了尽快地建成水利工程,孟加拉国政府因地制宜地采取了许多不同的办法。大部分工程由地方自己修建,强调自力更生;有的由政府和地方合办;也有的全部由政府兴建;一些比较大型的工程,则利用外国的资助进行。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建成了防洪堤坝两千八百英里,灌溉渠一千五百英里,排水渠一千英里,闸门一千五百个,防洪面积达四百六十万英亩,灌溉面积有三百五十万英亩。
杰索尔附近的乌拉希水利工程是孟加拉国农村自力更生兴修水利的一个典型。乌拉希工程遐迩闻名,乌拉希精神到处传扬。这个工程因乌拉希村而得名。该村位于贝特纳河下游,有二百四十九户人家。贝特纳河的原来河道,从乌拉希村的北头开始,是一段五英里长的弧形弯曲河道,而且淤泥堵塞,致使上游一万八千英亩低地常年积水。这项工程于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一日开始动工,奋战六个月,挖成了一条连接这段弧形河道两端、长二点六五英里的水渠,贝特纳河从此改道,河水直接流向出海口。这样,上游的一万八千英亩低地就可以开垦种植。这项工程的大部分费用由当地人民自愿筹集。人们在建设家园中显示了巨大的热情。工程开始的第一天就有四千名农民、学生、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自愿前来参加劳动,另外还有一万多人因为没有工具只好在工地旁边等着。齐亚·拉赫曼总统亲自参加了这项工程的奠基和竣工仪式。去年,他们又把水渠加深,并在其南端修建一座闸门,以保证水渠内长年有水,在水渠的两岸已经建成了十八个电灌站。辛勤的劳动已经结出了初步的硕果。工程建成后的前年一年内,受益地区水稻增产了一万三千多吨,麦子近一千七百吨,总产量增加了三倍。随着生产的发展,乌拉希人民的生活在改善。他们已不再缺粮,每年可以卖给国家粮食。齐亚·拉赫曼总统在谈到乌拉希工程时曾经说:“他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水利工程息息相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水的另一个名称是生命。’”
昌德·浦尔水利工程在梅格纳河的下游,是又一个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一九七○年动工,主要工程前年已经完成。这是一道周长六十三英里的防洪堤坝,坝顶宽十四英尺,可以并行两辆吉普车。坝内面积达十三万三千英亩。南达卡蒂亚河自北向南穿过工程的中部,沿河两岸建成了大小水渠三百三十五英里,小型水泵站一千二百个,灌溉面积达七万五千英亩。在南达卡蒂亚河穿过工程的南北两端各有一个大型水泵站,以保证旱季时的通航和灌溉,雨季时排出多余的水。现在这项工程内的大部分农田已是旱涝保收,并且已由一季改为三季。
治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几年,孟加拉国进口粮食的数量有所减少。一位孟加拉国记者曾经这样说:“水,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也可能成为我们最坏的敌人。”随着治水工程的不断兴建,水终将成为孟加拉国人民最好的朋友。
本报记者 李云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