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毁林造田提倡不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12
第2版()
专栏:来信

毁林造田提倡不得编辑同志:
最近看了《人民日报》刊登的不少有关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文章和报道,听到中央领导同志对保护森林的许多重要指示,作为一个林业工作者真是欢欣鼓舞。但是,回头看看我省的林业工作现状,不能不为这里林业的落后状况感到着急。
我国是个少林国家,森林覆被率只有百分之十二点七。我省更是少林缺材,森林覆被率仅有百分之二点五。有上亿亩的荒山荒地、沙漠戈壁没有得到改造和治理,风、沙、旱、涝、雹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直接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不能自给的局面至今没有扭转。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森林覆被率太低,造成自然界生态平衡失调。这些年来,在森林资源本来就很少的青海,毁林造田之风却越刮越大,由过去少量的蚕食林地,发展到近几年成千上万亩规模的毁林造田。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农业人口不足八万,耕地五十多万亩,平均每个劳力负担一二十亩,在农业机械化还没有实现的今天,劳动负担够重的了。但是这个县从一九六九年以来,将浩门镇到克图公社长达四十六公里的浩门河滩和两岸一万几千亩具有涵养水源作用的黑刺林(醋柳)、河柳林全部毁掉造田。大通县现有耕地近九十万亩,每个农业劳力平均负担耕地近十亩,县里打着“治河造田”的名义,从一九七六年到一九七八年,将宁张公路两侧的北川河滩一万三千多亩人工林毁掉了一半。由于大量砍伐河滩林,加上北川河上游黑刺林的破坏和宝库林区天然林的破坏,使得北川河水流量大减,去年枯水季节流量比过去减少了三分之二。令人不解的是,这种做法竟然得到各级领导的赞赏,在全省农田基本建设现场会上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广。目前有些县效法门源、大通,准备向河滩林进军。这样发展下去,将使我省大片河滩天然林和人工林遭到一场大劫,浅山区和沙区造林的主要树种——黑刺的种源将毁坏殆尽。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这样一段话:“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毁林造田的错误做法,如不坚决地改正过来,我们就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林容易恢复难,救救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祖国的宝贵财富——森林吧! 青海省农林局林业处 张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