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漫谈中美两国人民的早期交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15
第6版()
专栏:中外交流史话

漫谈中美两国人民的早期交往
罗荣渠
中国和美国,被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分隔在东西两半球。北京正午时刻,纽约差不多是午夜。正是:“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清人黄遵宪诗)。但万里波涛阻隔不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美国是新大陆第一个年青的共和国,它于一七七六年赢得独立,一七八四年二月,就派遣第一艘美国船驶往中国。这艘船命名为“中国皇后”号,挂着簇新的星条旗,从纽约港放洋,经大西洋和印度洋,行程一万三千英里,来到“帆樯通万国”的广州。中国人开始分不清英国人和美国人,把这些来自远方的新客人称为“新国民”。船员们拿出地图指明他们国家的地理位置情况后,受到了友好的接待。后来中国人把这个挂星条旗的国家称为“花旗国”。这支商船满载中国的茶叶等货物,连同中国人民的好客情谊,于一七八五年五月返回纽约。
随着“中国皇后”号的首航成功,美国商船源源不断地把人参、皮毛、檀香、银元等物,经印度洋航线或太平洋航线运来中国,再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贩往美国和其他地方。远东航运业务促使美国造船技术发展。著名的“飞剪快船”就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为适应对华贸易的需要而制造的。一八三九年,它以一百零九天的时间创造了由纽约到广州的航行纪录。
东来的美国人把西方新式铸铅印刷汉字的新印刷术传到了印刷术的祖国中国,在广州等地印刷书刊和创办《澳门月报》等。一八三四年,美国人组成“在华传播实用知识协会”,把西方科技知识和历史知识介绍到中国。
中国人最早是什么时候去美国的,迄今尚无定论。据说早在一七八五年,曾有三名中国水手随外国船只到过美国大西洋岸的巴尔的摩。一七九六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一位荷兰籍代理人,携带大量中国艺术品和五名中国仆人到达美国费城。他给自己的庄园取了一个别致的名字:“中国的隐退”,并首先在美国展出中国艺术品。据美国官方统计,从一八二○年到一八五○年间,到过美国的中国人约为七百七十人左右。
中国人大量前往美国,始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一八四八年,中国劳工三人(两男一女)抵达旧金山的金山。传说他们曾在今日旧金山华埠板街的岗州古庙所在地憩息过,后来有人在这个地方的砖墙上镌刻“居美先锋”四个大字,作为纪念。在一八五一年一年内,加州华工由四千人增至二万五千人。华工称为“金山客”,乘坐的船称为“金山船”,香港经办美国华工所需货物的商号称为“金山庄”。“金山客”的多少与香港“金山庄”生意的旺淡息息相关。
华工在美国西部开矿山,修铁路,披荆斩棘,垦荒造田,用自己的血汗浇灌美国西部大地的光辉事迹,是举世周知的。正如美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福斯特曾在给毛主席的信中指出:“中国人,主要是工人,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历史中,起过很大的作用”。除了劳力上的贡献之外,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工还把中国传统的技艺特别是农作技术带到美国,这可以说是两国劳动人民之间最早的文化交流。
在加州早期淘金沙时,中国人把中国古代的水车介绍给了这个新国家。据一位美国华侨记载,在加利福尼亚州耶雷卡的某处河岸,长期保存一具大水车作为纪念。中国人对加州早期的农业、蔬菜、水果、园艺的发展,都有较大贡献。他们把从广州带去的蔬菜种子试种在加州土地上。据一位波兰作家记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旧金山中国园丁种植的木莓、草莓都大得出奇,草莓有小梨一般大,洋白菜比欧洲的品种大几倍,南瓜藤象水管一般粗。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加州果树种植的发展,如无华工之勤劳,将延迟二十年。有一种樱桃树,最早产于俄勒岗州,后来由一个名叫“冰”(Bing)的中国厨师在苗圃中精心培育而成良种,于是人们把这种樱桃称为Bing cherry。一八六八年九月,美国农业部特派员薄士敦到北京,带来了美国的图表和各种种子。次年,中国政府以徐光启《农政全书》、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十种农书医书和数十种谷、豆、花树种子回赠。这是两国正式交换农作物种子的开始。此外,中国的烹调术和医术早就随华工一起传到美国。中国菜“杂碎”(chop suey)在美国久享盛名。十九世纪初,仅纽约市就有“杂碎馆”三四百家之多。
中美人民之间的交往后来遭到美国“排华法案”等种种因素的严重破坏。但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美国人民始终站在中国人民一边,关心和支持中国的进步。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在他写的《对一个男孩的可耻迫害》等小说中,辛辣地讽刺了美国的排华运动。他热情洋溢地赞扬义和团,甚至幽默地说:“我就是一个义和团员。义和团是爱国的,我祝他们胜利。”在美国劳工联合会通过排华决议的会议上,波士顿工人代表挺身而出,指斥排华法案违反美国宪法。在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中国人民反对排华的爱国运动中,美国进步舆论站在中国人一边。《旧金山纪事报》注意到中国民族主义力量的兴起,指出“只要有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就能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干他们想干的事……”。
同样,中国人民也总是把美国人民同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区别开来,关心美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一九○一年,林纾、魏易合译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名著《黑奴吁天录》(即《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后又改编为戏剧上演,这加深了中国人民对美国黑人苦难境迂的深切同情。
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后短短几十年间,摆脱了英国的经济殖民地地位,一跃而为世界最新的资本主义大国,而中国则日趋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对比极为鲜明。因此,清末的维新派常举美国作为独立富强的榜样,从梁启超到孙中山,许多人都到过美国,去寻找富国强兵之道或学习科学。戊戌政变失败后,一九○三年,梁启超畅游美国,横贯北美大陆,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他回国后发表了《新大陆游记》。他在《游记》中记述了自己的亲眼见闻,评介了美国的历史、地理、民族、政党斗争、托拉斯组织、工人运动、妇女和黑人问题、华侨状况等等情况,打开了中国人对美国、对世界新事物的眼界。在参观一七七三年波士顿茶党倾毁英国茶叶的斗争史迹后,他认为与一八四○年中国人在广东焚毁英国鸦片的史迹“绝相类似”,而“美国以此役得十三省之独立,而吾中国以彼役启五口之通商”,颇为感慨,写记游诗一首,诗云:
“雀舌入海鹰起陆,
铜表摩挲一美谈。
猛忆故乡百年恨,
鸦烟烟满白鹅潭。”
诗中提到的“百年恨”,指的是鸦片战争。历史在前进。从戊戌维新到现在,时间整整过了八十年。中国、美国和整个太平洋地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的“百年恨”已经洗雪。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经过历史的严峻考验之后,终于揭开了新的一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