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笤帚里的经济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16
第2版()
专栏:

笤帚里的经济学
编者按:这篇文章虽然讲的是笤帚问题,但提出了有关副业生产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副业生产的原料来源、原料价格、产品加工网点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得怎样,对副业生产的发展关系极大。
副业生产是整个农业生产的重要项目,政策性比较强。农村各级领导干部要满腔热情地大力扶植,要学会按经济规律办事,用经济工作的方法进行管理。“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非禁绝不可。乐亭县笤帚生产的兴衰告诉我们:发展副业生产一定要广开原料来源;收购原料和产品,一定要减少层次,便利群众;凡适宜社员利用工余时间个人从事的副业,应该作为家庭副业,让社员自己去搞,不得乱加干涉,把社社队队、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大小白苗笤帚是河北省乐亭县的传统副业产品。它用北方的粘高粱穗作原料,具有结扎坚实、柔韧适用、形色美观的特点,在国内外市场素负盛名。
乐亭县笤帚加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约在五六十年前,县城内就有专营笤帚收购和加工的商号,每年营业量约二百多万把,在长春、沈阳、上海等地派驻经销人员。解放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这项副业又有发展,差不多家家社社都种些粘高粱,全县约计三万亩,并从邻近的一些县购进部分原料加工。到一九五七年,白苗笤帚收购量为三百万把。这一项副业生产可增加收入近九十万元。那时,加工原料比较充足,能持续全年作业。被称为“笤帚之乡”的代张庄大队,一百四十几户人家,在高级社时期,家家从事这项副业,连十几岁的孩子都会扎。每户扎笤帚收入平均每年四五百元,多的八九百元。
近些年来,由于片面地抓粮食,把粘高粱种植面积砍掉了,把扎笤帚的副业管“死”了。全县种植粘高粱越来越少,产品收购量连年下降,一九七七年,全县约种粘高粱四千亩,只收购白苗笤帚六万把。这个县的白苗笤帚从一九六一年开始出口,到一九六五年出口量达到十万把左右。一九七七年的出口量,竟比十年前减少三分之二。现在笤帚供不应求,许多单位买不到。产量下降的原因在哪儿呢?
一是县里有些领导凭“长官意志”、行政命令办事,片面追求粮食高产,粘高粱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粘高粱成了“非法作物”,一旦发现“自由种植”的,立即铲掉。只是有些“不听话”的生产队在领导走不到、看不见的地方种一点,才使这项传统副业没有绝种。
前几年,在林彪、“四人帮”的毒害下,这里有一种离奇的说法:种粘高粱是“自发势力”,社员用粘高粱的秸秆和苗子搞副业,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一些人铲粘高粱是“保卫社会主义阵地”。不仅在本地不让种,连社员从外地买原料扎笤帚也不允许。据说这是打击“长途贩运”,限制那些“高价买原料,高价卖成品”的“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这种做法搞得想搞一些副业的社员“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生产的路子越走越窄,生活越来越紧。群众议论纷纷:“我们靠自己的技术和劳动搞副业,支援国家建设怎么就成了资本主义?”
二是商业部门管理不当,搞的是独家的、衙门式的经营。在五十年代,笤帚产量多,收购量大,商业部门管理得好也是一个原因。那时,买卖做得活,产品以质论价,许多农民都争着把笤帚扎得好些。近些年,商业部门“堵塞资本主义”,靠行政命令办事,垄断原料,控制加工,包收成品,而且价钱压得比较低,手续又繁杂,损失很大。以去年秋季为例,商业部门抽调九百多名职工到生产队收购。一斤带壳高粱苗子收购价两角,进采购站加百分之五的环节费,百分之二的苫垫费,百分之十的损耗,送到加工点还要加百分之五的调剂费,一斤苗子就增加成本百分之二十二,达到二角四分四厘。由于收购过急,不少苗子没晒干,没收打净,经过晒干去壳,折掉一半,成本变成四角八分八厘,这样,“副业点”加工就无利可得。比如去年,一斤苗子出一把大笤帚或三把小笤帚。大的每把六角,小的每把两角多,以平均六角计算,加工一把笤帚的收入才一角钱,除去铅丝、尼龙绳、硫磺等材料费用,就所剩无几了。加工质量也是越来越差,把传统特色都丢了。
商业部门从一九七三年开始,先后建立了四十多个加工点,不久陆续下马,现在只有二十几个了。去年农民在种植上有了些自主权,多种了些粘高粱,商业部门收购了四十四万斤白苗子(这以前每年只收十几万斤),可是却拿不到笤帚,三万把的出口任务还有落空的危险。这要从管理上找原因。根据现在的生产水平,笤帚加工仍然是一个人的活,一根铅丝,一把镰刀就够了,技术熟练的十几分钟就可扎一把。一个劳动力在坚持正常出勤的情况下,利用早晚工余时间,干上个把钟头,就可扎五六把。现在的“副业点”,说是组织起来,实际上是集中起来的个体劳动,零散时间不能利用。另外,组织起来如何管理得好,也是一个问题。按照实际情况,扎笤帚这项副业,适合于社员个人利用工余时间搞,应该作为家庭副业来发展,发挥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希望商业部门从繁荣农村经济着眼,帮助活跃原料市场,扩大原料来源,并在材料供应、产品收购等方面给群众以方便,使这项传统副业很快地恢复和发展起来。
魏召文 黄文博 李华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