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鼓励社员在自留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18
第2版()
专栏:来信

鼓励社员在自留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好编辑同志:
我们在江西省崇仁县孙坊公社采访时,看到社员家门口放着一堆堆自留地上收获的甘蔗。社员们喜悦地告诉我们,一九七八年平均每户自留地上的蔗糖收入,都不会少于一百八十元,国家收购的红糖也将比往年大大增加。
社员自留地的收入这么高,要是在“四人帮”横行时期那就大祸临头了。那时,“钱”是资本主义的同义语,社员手头上稍微有几个钱,“暴发户”的帽子会立刻飞来。在这股假左真右的歪风影响下,公社曾错误地规定:自留地上只能种植自己吃的蔬菜或饲料,一般不许种其他经济作物,更不许种收入大的经济作物。至于种甘蔗,每人不得超过十蔸,多了就要拔掉。为拔蔗问题曾引起一场风波。
一九七六年四月的一天,公社干部、大队党支部书记三十多人,来到自留地上种甘蔗最多的乐家洲大队,要拔掉这个大队自留地上多种的甘蔗。这下激怒了社员群众,上千人扶老携幼把公社干部围住。他们拿着《六十条》质问说:“你们凭哪一条要拔我们自留地上多种的甘蔗?”经过整整六个小时的辩论,驳得公社干部哑口无言,只得向社员作了“让步”,允许这个大队每人种二十五蔸甘蔗。
粉碎“四人帮”以后,公社党委联系“拔蔗事件”,认真批判了“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家对比了两种不同的情况,以前允许社员在自留地上种甘蔗,劳动力很少外流,一九七六年限制社员种甘蔗,社员手头经济不活,有百分之四十的劳动力到外面去挣现钱,留在家里的社员也不安心集体生产。公社虽然组织了几次“批判资本主义的高潮”,并未见到什么效果。公社党委的成员们深有体会地说:“我们赶假左的浪头,吃够了真右的苦头。”他们在各种会议上向干部、群众检讨了错误,决心今后再也不去干乱干涉社员种自留地这样的蠢事了。
一九七七年,公社放手让社员在自留地上种甘蔗,大批外流的劳动力不用公社三请四邀,都纷纷自动回来了。这一年,公社虽然遭受水灾,粮食总产量却比一九七六年增长了一百八十三万斤。这件事再次震动了公社党委成员,使他们认识到为什么有了大集体还要有小自由的道理。原来,社员有点小自由,不必为零花钱到处奔波,就会更加热爱集体,搞好集体生产。所以,社员在自留地上种植经济收入大的作物,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此不但应当允许,而且应当鼓励。
为了鼓励社员在自留地上种甘蔗,公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过去开榨之前,全社有二、三千人去三、四里路远的山上砍熬糖用的木柴,一九七八年公社党委组织拖拉机拉进一大批煤,供给社员熬糖。过去这里靠牛拉辗榨蔗,一九七八年公社从外地买回了十二台榨蔗机,工效提高了五、六倍,每百斤甘蔗可比过去多出四到五斤红糖,每百斤糖的成本也下降了六元。过去全社自留地的甘蔗从收割到熬完糖,起码要两个月时间,现在只要半个月就够了。在这期间,还可以抽出四千个劳动力投入水利建设和田间管理,做到了集体生产和社员榨糖两不误。
一九七八年社员自留地里的收入高了,心更稳了,大家集中精力大干社会主义农业。这一年,虽然遇到了少见的严重干旱,但粮食总产量却在一九七七年丰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八十万斤。棉花、油料、生猪都超额完成了计划。
新华社通讯员
钟天兵 江崇文
新华社记者
黄其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