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为现代化建设打先锋——记青年数学家、工程师石根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19
第4版()
专栏:

为现代化建设打先锋
——记青年数学家、工程师石根华
一九七八年九月间,我国青年数学家、工程师石根华出席在巴西举行的国际岩石力学讨论会,在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岩石稳定分析的几何方法》的论文。十一月,他收到国际大坝会议副主席、著名水电工程专家庇·隆德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对石根华的这篇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岩石力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早在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石根华二十五岁左右,就先后完成了两篇具有国际水平的数学论文。第一篇题目叫《最少不动点数和尼尔生数》,它和北京大学姜伯驹老师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一起,被当时国际数学界认为“不动点类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拓扑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中国学派”。第二篇题目叫《恒同映射类的最少不动点数》,发表后再次引起国际数学界的重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布朗曾把石根华的这些研究成果称为“石氏类型空间”。
熟悉石根华的同志,知道他在新长征中又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都称赞他不愧为新中国培养的知识分子,一个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先锋的人。
石根华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一个农民的家里。解放初期他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班会上,老师讲:同学们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了,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班里的同学一个个谈了自己的理想。轮到石根华时,只见他认真地说:“我长大了,去治河!”原来,他上学来回要过的那条滦河,年年泛滥成灾,淹没村庄,毁坏农田,乡亲们十分焦急。所以,他立志要治河,把家乡,把祖国建设好。
同学们的理想都是很美好的。可是,老师说:“理想再美再好,如果不学好本领,也是要落空的。”听了老师的话,石根华学习更加用功了。
数学是打开自然科学大门的钥匙。石根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数学特别感兴趣。除了学好课堂上的东西以外,他还从图书馆里借阅了不少数学读物。一次,他借到一本《平面几何辞典》,书里有四千道练习题。石根华象拣到一只宝葫芦那样高兴。开头难,他先用笔算,闯过难关就容易了,后头主要用心算,三个月就把练习题全都做完了。
一九五七年,石根华考进北京大学数学系。他从校刊上读到《北大校园史话》,里面介绍圆明园的历史,控诉帝国主义列强焚毁圆明园的罪行。在老同学的带领下,他凭吊了座落在北大校园附近的圆明园遗址,深深感到要保证中华民族受欺凌的历史不再重演,就必须使新中国迅速强盛起来。这得靠我们青年一代去好好建设。要建设,就得有本事,眼下就得下苦功学习。在大学的六年里,他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攻读数学。有一年冬天,星期日,他躲在假山背后读书,天下起鹅毛大雪也不知道,竟从早到晚没挪窝儿,忘了寒冷,忘了吃饭,天黑回到宿舍,肩上背上积了有寸把厚的雪。他研读了比教学计划多得多的中外数学理论专著,还掌握了英、德、俄三门外国语。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江泽涵教授发现石根华有一股子破土嫩芽顶石头的钻劲儿,就在一九六三年石根华大学毕业那年收他当了研究生。石根华研究的方向课题是拓扑学中的不动点类理论。拓扑学是沟通几何学和其它数学学科的一门新型几何学。江泽涵教授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青年人的身上,热切期望后人能够超越前人。他积极引导学生研读世界上的最近数学理论和名著,认为只有用大量的最新理论武装起来,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研究达到前沿。老教授的心血没有白费。血气方刚的石根华,在一九六四年、一九六五年,就连续完成了两篇具有国际水平的拓扑学论文。
正当石根华在研究中酝酿着新的突破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石根华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林彪、“四人帮”为非作歹的日子里,他被扣上“修正主义苗子”、“资产阶级接班人”等大帽子,分配到水电部第五工程局在甘肃省偏僻山区的一个水电站建设工地,当了一名隧洞开挖工人。
石根华想,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这有什么错?我不能糊里糊涂去“认错”,更没有必要为此而烦恼。一来到祖国大西北的山沟里,他反而感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时候到了。他决心把自己已经掌握的拓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施工实践中去,为祖国的水电事业服务。
为了不使自己的学业荒废,白天,他头戴安全帽,手操大风钻,和工人们一样钻山开洞,打眼放炮;晚上,顾不得脱下浑身灰土的工作服,就半夜半夜地在柴油灯下看各种专业书籍和复习外文。
这位新来的青年工人与众不同的生活规律,被老工人路贵年发现了。一天,路师傅关心地问:“这年月成天批‘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你怎么还敢读洋书,念外文呢?”石根华回答说:“老实讲,我不怕戴帽子,就是怕当亡国奴。”接着,他把藏在心里多年的想法全掏给了老师傅:解放前的一百多年,为什么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都敢欺负我们中国?还不是因为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吗?落后了是要挨打的!
工人同志渐渐了解了石根华,把他当作自己人,技术上遇到什么问题,就去找他商量。他们告诉石根华,岩石塌方是对开挖工人的最大威胁,还把他们平时观察岩体裂痕、辨别塌方先兆、处理各种事故的经验介绍给他,建议和支持他搞这方面的研究。石根华没有接触过岩石力学方面的知识,就向其他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并借许多关于地质力学、弹性力学和水工结构的资料来学习。没有计算工具,就用自己多年积攒的钱买了一台手摇计算机。看着他白天辛苦干活,晚上坚持钻研,开挖队长老罗悄悄为他烧好了开水和洗脚水。经过几年努力,在吕祖珩、孙国纬等同志的配合下,石根华运用拓扑学原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整理和推导出一些计算公式,解决了水电站建设安全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正在这时候,北京有人寄来一份所谓罪行材料,要求把石根华“揪出来”,说他是什么“只专不红”的“精神贵族”,还诬蔑他是“反革命分子”。工人们听了,哄然大笑,都说:什么是“红”,什么是“白”,谁个革命,谁个反革命,我们心里最清楚。他们不但坚决保护了这位受欢迎的知识分子,而且向工程局党委推荐他当了技术员。
一九七二年,石根华参加了当时我国水电站建设中最大的一个长方形调压井的设计工作。他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认真总结工人群众的实践经验,应用地质力学原理和拓扑学等数学基础理论,提出了解决地下工程塌方问题的比较全面的计算方法和支护方案,对保证这座大型调压井的安全、快速建成起了重要作用。
一九七五年初,敬爱的周总理根据毛主席指示,在四届人大庄严宣布了我国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石根华听了,高兴极了。不料,时过不久,“四人帮”又刮起阵阵妖风,叫嚷什么“四个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石根华和支持他搞科研的工程局党委也遭到了攻击。不少工人和技术人员私下安慰石根华,石根华却坦然一笑说:“毛主席、周总理的方针,总有一天要实行。不管怎样,从现在起,要踏踏实实作好准备,迎接大干四个现代化那一天的到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石根华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总结整理开挖调压井的实践经验,写出了《岩体稳定分析的赤平投影方法》一文。应用这个方法,不仅能够事先找出可能塌方的危险岩体,计算出塌滑力,而且可以选择岩石边坡方向、坡度,以及隧洞、厂房等地下建筑物方向和断面形状,使塌方尽量减少。人们认为,石根华在这篇论文里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发展了技术科学,为生产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又展现出从技术科学反过来影响基础科学的发展的可喜前景。当他把这篇论文拿到母校去征求意见时,老师们都为他身在深山艰苦磨炼却没有中断科研的顽强精神而惊叹不已。
粉碎“四人帮”以后,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石根华被提拔为工程师,又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会上,他听了华国锋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浑身增添了巨大的力量。他感到,精神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畅快,天地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阔,终于迎来了大干四个现代化的这一天!
科学大会后,石根华被调到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专门从事工程力学方面的电子计算研究。几个月来,他在编制一些平面和空间有限单元通用程序方面,又取得可喜的进展。
他在去年九月出席国际岩石力学讨论会以后,又顺路到美国、法国等地进行考察,深深感到要赶超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他说:林彪、“四人帮”已经浪费了我们十来年宝贵时光,现在千万慢不得,等不得。他还是那句话:落后是要挨打的!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我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加倍努力,为四个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新华社记者 田恒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