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二万六千多斤——黑龙江省甘南县音河公社兴十四大队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20
第2版()
专栏:

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二万六千多斤
——黑龙江省甘南县音河公社兴十四大队的调查
黑龙江省甘南县音河公社兴十四大队,一九七八年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二万六千多斤,创造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多倍的劳动生产率。全大队七百个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向国家交售粮食三千三百多斤。
兴十四大队这样水平的劳动生产率是怎样创造的呢?
他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一九七○年以前,这个大队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百多斤,劳动生产率很低,对国家贡献不大。一九七○年开始发生变化。这年秋收以后,全大队的干部社员,经过讨论,一致要求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向农业机械化找出路。
当时这个大队只有一台履带式拖拉机和一台胶轮式拖拉机,缺少播种机、中耕机和收割机等配套农具。这两台拖拉机除了翻地、耙地、镇压三个项目外,干不了多少农活,只好出去跑运输。要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务之急是搞好农机具配套。
经过社员们的推举,一个技术革新小组成立了。他们相继仿造、改制出机引中耕除草机、机引耙、播种引墒器、滚龙扬场机等十几种配套农具。过去中耕时,使用马拉耘锄,全大队趟一遍地,需要六十个劳动力、六十匹马,干二十多天。有了机引中耕除草机以后,只用两个人作业一个班次,七天就可以铲趟一遍,二十多天就可以做到三铲三趟。后来又买进四台大中型拖拉机和十八台手扶拖拉机,基本上作到了农机具配套成龙。现在,全大队翻地、耙地、播种、镇压、中耕、除草、深松、疏苗、施肥等田间作业的机械化程度达到百分之九十,农作物收获机械化程度达到百分之七十,农田基本建设、农业运输机械化程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五,饲草饲料收集加工机械化程度达到百分之八十,农副产品加工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和电气化。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兴十四大队注意加强农机管理,严格实行单车成本核算。去年,全大队平均每标准台拖拉机作业量达到九千六百二十六标准亩,每标准亩作业成本三角四分,每标准亩耗油四两三钱,做到了高效、优质、低耗。
农业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过去一到农忙季节,全大队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家家户户关门上锁,“早上两点半,晚上看不见,地里两顿饭”,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现在,五千多亩农田,包括机务队在内,只用五六十人就能完成任务,平均每人负担近百亩耕地。有半数以上的劳动力从田间生产中解放出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农作物的播种期由过去的三四十天缩短到十天左右,保证了作物有足够的生长期,为战胜早霜,夺取高产创造了条件。
二是广泛采用先进技术。
兴十四大队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年年春旱,还经常出现伏旱、秋旱。为了同干旱作斗争,他们大搞水利化建设,架设了一百二十六里长的输电线路,打了六十八眼电机井,买了十多台喷灌机,修筑了大量的田间排灌渠道,做到井房、机械设备和田间工程三配套。全大队水浇地面积达到四千二百亩,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四,平均每个农业人口拥有水浇地六亩。有了这些水利设施,就不怕旱灾威胁。近二三年来,大队每年都给小麦浇二、三遍水,给玉米、谷子等大田作物浇一、二遍水。
兴十四大队土质瘠薄,耕作层浅,地力差。他们就采用施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双管齐下的办法,改良土壤,提高地力。这几年,大队每年施用的优质有机肥,平均每亩一万斤,加厚了耕作层,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此外,还广泛采用了早熟高产优良品种,实行合理密植,加强植物保护等先进技术。一九七三年以来的六年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一年上《纲要》,四年过“黄河”,一九七八年亩产达到一千一百五十斤,比一九七七年增加二百斤。现在一亩地打的粮食,相当于过去十多亩地的产量。
三是积极发展副业和工业。
搞农业现代化,需要大笔资金。九年来,兴十四大队光是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就达三十多万元。这些资金从哪里来?他们的回答是,向副业、工业要。
一九七○年以后,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为壮大集体经济广开财路。大家看到养羊比其他副业都来钱,就筹措了二万元,买回五百只羊,扩大养羊规模。第二年卖了羊毛,还清货款之后,用余钱又买回二百只羊。近几年,全大队羊的存栏数稳定在二千二百多只,并且都改良成优质的东北细毛羊。后来,大队又养起了马、牛、鹿、兔、鸡、鸭,来钱的门路多起来了。畜牧业变成了大队的“摇钱树”,光养羊业一项收入,就够农业机械化的支出。
用畜牧业赚来的钱买了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从田间解放出大批劳动力。他们又办起粮米油加工厂、制酒厂、糖化饲料厂、农机修理厂等六个小工厂和一个多种经营队。这个多种经营队只有十个人,都是老年社员。他们经营着一百多亩地的苗圃、菜园、果园、药园、桑园。由他们提供树苗营造起来的四千多亩人工林木,价值三十万元以上,是一个“绿色小金库”。近两年仅间伐清林一项就收入几千元。多种经营队每年向大队提供二万元利润,平均每人提供二千元,成了大队的“聚宝盆”。
兴十四大队大力发展副业、工业,每年收入十五万元左右,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四十。这不仅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比较多的资金,增强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而且使整个大队的经济结构日臻完善合理,农业、副业、工业之间形成了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有机联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四是保证社员的物质利益,调动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兴十四大队采用经济手段领导生产,对各项活计实行定额管理。农业队实行“四定一奖”(即:定粮食产量、产值、费用、工日。超产超收的生产队,其超过部分的百分之五十参加本队社员分配),对畜牧队实行包奖制度(超过规定指标多配牲畜、多成活牲畜的,都给予奖励),对多种经营队也实行“四定一奖”(即:定收入、费用、工日、利润,收入超过部分的百分之十留队分配,费用超支不补,节约归队分配)。这些制度和办法,把社员的物质利益和集体生产联结在一起,社员劳动热情很高。全大队投工日数越来越多,去年比一九七○年增加一倍。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这个大队集体经济家底日益雄厚,社员分配水平不断提高,集体福利事业越办越多。一九七○年以来,每个工日都在一元五角以上,去年达到一元九角,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分配二百七十一元,加上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每户一年平均收入二千元以上。
新华社记者 牟维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