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按照不同自然条件建设各种农产品生产基地 黑龙江逐步实行农作物区域种植 一业为主,同时发展多种经营,去年实践获良好经济效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22
第1版()
专栏:

按照不同自然条件建设各种农产品生产基地
黑龙江逐步实行农作物区域种植
一业为主,同时发展多种经营,去年实践获良好经济效果
编者按:从黑龙江实行农作物区域化种植的尝试中,可以看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实现了农作物保种保收,稳产高产;二是有利于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加快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搞好农业的合理布局,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是迅速发展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途径。在这方面有很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黑龙江的实践是一个良好开端。
本报讯 本报记者景博报道:黑龙江省按照不同的自然条件,逐步实行农作物区域化种植,力争迅速建设好各种农产品生产基地。去年一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初步的经济效果,粮食、大豆、土豆、甜菜、麻类、烤烟都普遍增产。
黑龙江地广土肥,地理状况复杂,各地温差大。长期来,各地能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自然形成一些不完整的农作物经济区域。在一般年景下,这些地区都能保种保收,生产逐年上升。但是,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下,不少地方片面理解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不顾自然条件,盲目地扩种粮食,打乱了已经形成的农作物经济区域。结果,有的地方因引种外地晚熟高产品种,遇上早霜,大面积减产歉收。有的地方还因小农经济习惯的影响,总想什么作物都种一点,什么品种都种一点,耕作制度五花八门,地块分散零碎,不能集中精力经营主要农作物,也妨碍了机械化耕作,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很低。
去年,全省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着手按照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适当集中,规划农作物的种植区域。省农业、计划部门按照初步规划,和各地一起调查研究,充分协商,合理调整作物种植比例。最北部的黑河地区,气候寒冷,常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上下,无霜期平均只有一百天左右,去年缩小了玉米面积,扩大了当地培育的耐寒性较强、生育期较短的春小麦和大豆种植面积,获大面积增产。西部地区的一些县盐碱地较多,适宜种植甜菜,去年就适当集中种植甜菜,仅安达、富裕、肇州等十八个县种的甜菜,占全省种植总面积百分之七十二,收成比往年好。
一年的初步实践证明,在一个经济区域内,侧重种植一两种主要农作物,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易收增产效果。黑龙江垦区内的许多国营农场,去年集中种植了三百五十万亩良种春小麦。他们普遍建立和健全了科研组织,进行科学的栽培和管理,获得了好收成,并且进一步繁育了适合当地自然特点的优良高产春小麦品种。松花江地区许多县以集中种植玉米、大豆为主,地块连片,生产季节基本相同,机械化也好办得多。去年机播面积由原来的百分之二十三增加到百分之五十。
黑龙江各地实行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以一业为主,同时发展多种经营,适当种一些芥茉、油菜、麻籽、葵花籽、亚麻等经济油料作物,适应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目前,黑龙江省正在对全省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普查,进一步修订农作物区域化种植的规划,把全省自南而北划分为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甜菜和小油料等五个区划。各地、县、社、队也相应作出区域化种植的具体安排,边实践,边完善,力求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