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治理 荒山变成宝山 顺义县张镇大队农林牧全面发展,社员们说:综合治理小山坡,何必都造小平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22
第2版()
专栏:

因地制宜治理 荒山变成宝山
顺义县张镇大队农林牧全面发展,社员们说:综合治理小山坡,何必都造小平原
北京市顺义县张镇公社张镇大队靠山治山,因地制宜进行治理,把荒山改造成宝山,收到了比人造小平原大得多的经济利益。社员们说:综合治理小山坡,何必都造小平原。
张镇大队座落在箭杆河东,燕山脚下。广阔的原野上,矗立着六个大大小小山包。最高的叫梁山坡,东小山最小,此外,还有西小山,大卜山,二卜山和黑山坡。
机械化养猪养鸡场就建在东小山。一幢占地面积九百七十二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的畜舍,一楼养着五百头肥猪,二楼养着八千五百多只产蛋鸡,饲养员一按电钮,自动传送带就将一个个鸡蛋徐徐地送了出来。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凤书介绍说:这是我们的畜牧业基地。每年可出栏肥猪一千头,可给国家提供十二万二千多斤猪肉,收入十一万六千多元。鸡场一年产蛋十四万四千斤,可收入十六万多元。山上还有兔舍,存栏良种兔六百三十只,专供科研部门做科学实验用,目前虽然经济收益不大,但每年兔粪可收入四千多元。这就是说,东小山的畜牧场一年共可收入二十八万八千多元。大队干部张凤岐说:“建设这个畜牧场用了一年多时间,花了二十万元,投产一年就把本钱拿回来了。”另外,山上还种有四十亩蔬菜,作为牲畜的青饲料。
东小山以西两千多米是梁山坡,面积约有二十六万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一属于张镇。这个山包土层很薄,都是石头,不适合种粮食。他们就把所有的山坡建成林业基地,种植苹果、桃、梨、李子、核桃等各种果树五千多株。一九七八年收了十万斤水果。大队还在山顶打了一眼深十五米,直径七米的水井。有了水,山边上还可种菜。
张镇是一个产粮队,一九七七年全队粮食总产三百二十三万斤,平均亩产八百七十斤。一九七八年粮食总产上升到四百一十五万斤,平均亩产一千零七十斤。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和治理山坡分不开的。不算为农业生产提供的资金,仅东小山畜牧场提供的粪肥,每年就达二百多万斤,平均四斤粪肥增产一斤粮食,也要增产五十万斤。
怎样把荒山治理成宝山,是全体干部、社员非常关心的问题。如何去治呢?推平搞人造小平原是外地的经验,报纸上也介绍过。但在本地行不行?结论是:不行。大队干部在一起算过一笔账。就以东小山来说,全部推平可造平地一百零五亩。每亩地按该队去年的实际生产水平年产粮食一千斤计算,可收十万斤粮食。全部卖给国家,刨去成本,纯收入只有六千多元。推平这样一个十三万六千多立方米的小山坡,大约需要六万八千多个劳动日(一个棒劳力每日挖土二方,搬运一百米),全大队七百多个全劳力,大干一百天才能完成。按本队平均劳动日值一元计算,六万八千多个工日就是六万八千多元。这就是说,一年造出小山平原,要十一年后才能把本收回。这个账还仅仅是一厢情愿罢了,因为刚垦出的生土地,头一两年收一千斤是不大可能的。同时,东小山并不完全是土山,在四五寸厚的土层下面暗藏着数不清的顽石。要用炸药去炸,炸药从何而来,还是个难题。其它五个山包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石头多,都要推平造小平原,即使考虑到逐步采用机械的因素,也要花几十年时间。这是多么劳民伤财,不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事啊!
经过这么一算,他们认为,推平荒山,搞人造平原,得不偿失,要不得。办法只有一条:靠山吃山,靠山建设山,因地制宜,宜啥干啥。张镇大队还有四座山,他们也已经做了切合实际的安排。西小山不到二十米高,山顶比较平整。他们计划在山顶建一个能蓄一万方水的大水池,依山势自上而下建设一个喷灌系统,喷灌建成以后,现有七十亩坡地的粮食产量可能翻一番,并可再开一批荒地。黑山坡完全是一座石山,长约一千米,宽约一百米,高约一百米,计划开采石头,扩大财路。本报记者 王钟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