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工厂吸收职工应择优录用 上海船厂厂长提出改革生产第一线劳动组织方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2-08
第2版()
专栏:

工厂吸收职工应择优录用
上海船厂厂长提出改革生产第一线劳动组织方案
上海船厂厂长冷大章根据大搞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提出了一个改革生产第一线劳动组织的方案,从去年十二月份起在轮机车间进行试点。
按照冷大章的方案,轮机车间把一部分暂时多余的工人调下来,进行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学习期间不发奖金。三、四个月结业后,经过考核达到本工种技术要求的,可以重返原岗位;不合格的留级继续培训,如果再经一期培训依然达不到规定标准,就调做其他工作。
在进行这一改革之前,冷大章作了一些调查研究。他翻阅有关资料,了解到技术先进国家的造船厂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产第一线人少效率高。相比之下,本厂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委实太低了。仔细一调查,他又发现,生产第一线那么多人,其实有一部分是占着岗位不顶用,“几个萝卜一个坑”。以轮机车间机械加工工段为例,全工段二百九十多名金属切削工人,不能胜任的竟占百分之二十以上。有些人工作多年,至今既不识图,又不会独立操作,工段长、班组长只能给分配些简单、轻便的活。
经过调查研究,冷大章下决心对劳动组织进行改革。他的指导思想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适合在第一线的人干脆调下来另行分配,让他们各得其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对吃“闲饭”的人有压力,日子混不下去了;对不愿学技术的人也是个促进。更重要的是,改革以后,有利于整个职工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工厂可以从中挑选精兵强将,加强生产第一线,变“几个萝卜一个坑”为“一个萝卜一个坑”。
干部、群众在议论厂长冷大章提出的改革方案时,谈到了造成第一线人员臃肿的种种因素。一位负责人事工作的干部说,劳动部门分配新工人时,往往不顾工厂的需要,主观地搞“搭配”,把一些不宜在船厂工作的人硬塞进来。工厂本来就有一批老弱病残职工分配在劳动较轻的岗位上。新分配来的一部分人明明条件不适合,工厂也只得把他们放在第一线岗位上。于是造成了一些人干不了多少活,长期需要照顾的现象。
上海船厂的同志谈到,现在学校招生,可以择优录取,工厂为什么不能择优录用职工呢?择优录用,可以做到一个人顶一个人用,减少“吃大锅饭”的现象。
新华社记者 黄波瑞 冯亦珍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