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怀念徐老,我们的好老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2-09
第3版()
专栏:

怀念徐老,我们的好老师
武衡 阎沛霖
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我们尊敬的师长,徐特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他老人家的革命精神,科学态度,慈祥的音容和笑貌,依然历历如在眼前,而且它永远也不会磨灭,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在他一百零二周年诞辰即将到来的时候,更加深了我们的怀念。徐老六十岁生日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曾经写信祝贺。信里说道:“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这段脍炙人口的评论,是对徐老六十年岁月的概括,也是对他一生的赞歌。
为我们党培养第一代科技人才
延安自然科学院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可以想象,当时的条件是很差的,困难是很多的。徐老来了之后,不论是教育方针还是具体的课程安排,不论是政治思想工作还是后勤工作,一件件,一桩桩,事无巨细,他都管。尽管那么忙,他还亲自教课。既给学生上大课,又给教师和干部讲政治理论课。在我们延安自然科学院里,除了徐老,都是年青人,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大都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学生分属大学部、高中部和初中部,最小的学生只有十二、三岁。学校座落在几个山坡上,挤在土窑洞里分班上课。如果开大会、上大课就常常集合在窑洞外面的土坪上。徐老给大家做报告,讲大课,无论是酷暑或严冬,总是不戴帽子,光着头,一讲几个小时。他讲课总是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用我们党的伟大革命实践和两条路线斗争的事例,并且结合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勤奋学习和参加革命的伟大实践阐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徐老经常在教师、干部和学生中讲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性。他常说:“前进的国家与前进的政党对于自然科学不应该任其自发的盲目的发展,而是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发展。它不仅应该把握着全国的政治方针,还应该把握着全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方针。”(《怎样发展我们的自然科学》,载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四、二十五日《解放日报》)他经常鼓励大家同心同德办好自然科学院。他高瞻远瞩,为迎接形势大发展以及全中国的革命胜利,坚持办自然科学教育,为党培养科技人才。
边区科技人员很缺乏,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后,这个矛盾就更突出了。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封锁,边区陆续建立了一批工厂,如石油厂、纺织厂、化工厂、机械厂、造纸厂、炼铁厂以及兵工厂等等,各处都需要技术人员,就这么点儿技术力量,怎么使用?是统筹兼顾,让一部分科技人员参加生产建设实践,一部分科技人员搞好科学教育工作,培养新生力量呢?还是只顾眼前急需的生产建设而不办或缓办教育呢?当时是有争论的。有人主张只搞生产建设,不必办正规学校,如果办学校也只搞短期技术教育,不必搞系统教学。那时的自然科学院相对说来是一个集中科技人员较多的地方,这批人用在生产战线上也是能起一定的作用的,因之,有人提出把这批同志放到生产第一线去。然而徐老坚持要把自然科学院办下去,坚持要统筹兼顾,不能只顾眼前。他还主张加强基础科学知识教育,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善于吸收前人的和外国的经验教训,眼光要看远一些。他在边区的《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写道:“苏联在十月革命后曾进行设计教学,废止科学系统,结果儿童所了解的只是个别问题的经验,而科学降到最低的水平,在第一次五年经济建设前不久停止了设计教学而提出系统化的口号。”(《怎样发展我们的自然科学》,载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四、二十五日《解放日报》)在徐老的精心培育下,顺利地开展了教学工作,同时还抽出了一部分力量参加了边区科学调查研究工作。虽然由于形势发展很快,同学们大多数未能在自然科学院完成全部学习计划,就离开了延安,但都已打下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高年级学生还取得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全国解放后,不少人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了一门专业本领,分布在科技战线和经济战线上,成为新中国的一批科技工作骨干。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毛泽东同志对徐老有这样的评价:“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你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你的知识是和工农相结合、生产相结合的,你把群众当做先生,群众把你当做朋友,你对自己学而不厌,你对别人诲而不倦,这个品质使你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这段话,对我们说来,格外亲切。徐老就是这么个人,他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都很渊博,但是,从不自满。他在处理繁忙工作的同时,经常抽出时间学习马列主义,学习自然科学,经常找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谈自然辩证法,谈自然科学,态度谦虚,从不满足。他要吸取最新的科学成就知识,经常提出各种问题,找人收集资料,给予解答。徐老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当前,我们要学习徐老的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努力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服务。
徐老给人们的教育是多方面的,言教、身教、课堂上教、课下教,孜孜不倦地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大家。他亲自主持在职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亲自讲课,他讲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实际深入浅出,用最明确扼要的语言,给同志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有的同志至今还牢记着徐老常说的一句话:“出污泥而不染”。他用这句话给大家讲革命的道理,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革命者的坚贞气节。
这座有几百人规模的学校,是分散在几个山头上的,每个山头又都有几层窑洞,象几层楼房一样,爬一次山头,比我们现在上几层楼还要高得多,累得多。徐老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关心同志,勤奋工作,每天都到各处巡视,那里有问题,就在那里解决。下雨天,山路滑,他打着赤脚,照样到各个班的窑洞里检查教学情况,向同学们问寒问暖。
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后,他更忙碌了。他动员大家勤俭节约,为制造农具收集破铜废铁,他自己就到处搜索,找到了不知是谁丢弃的半个镢头,他老人家拿着这半个镢头来开动员大会。这件事,师生们反应强烈,直到现在还在流传这半个镢头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十几岁的小同学,看到附近群众的羊跑到我们集体种的菜地里吃菜,跑过去抓住羊就打。徐老恰好路过这里,他老人家立即从容地把羊牵出菜地,然后告诉这个同学说,光揍是不解决问题的,要想办法,要去找羊的主人。无论办什么事都不能只凭一时的气愤,要开动脑筋想一想,要注意工作效果和方法。这位当时的小同学,现在已是五十来岁的人了,每当他遇到一些困难时,这段珍贵的回忆就提醒他,在任何工作中都要注意工作效果和方法。
徐老提倡的事,他自己总是身体力行。例如,为了开展文娱活动,组织大家课后扭秧歌。起初,大家不习惯,好多人不参加,徐老就自己带头跳,一边跳一边还招呼大家参加,把同学们都带动起来了。
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徐老坚持真理,忠诚党的革命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一九三九年,党作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他认真贯彻执行。开展整风运动后,他亲自给大家讲解整风文件,批判王明的机会主义路线,帮助大家学习。广大师生有了很大进步。在整风后期,有的人干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审干中搞逼供信,搞扩大化,打击迫害一些从国民党统治区来的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甚至对十几岁的娃娃也不放过,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徐老无私无畏,不顾风险,挺身而出,维护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声色俱厉,义正词严地质问那个在自然科学院搞运动的人说:“你们有证据吗?”“有什么根据要这样干?”他顶住逆流,亲自到窑洞去看望被审查的同志,坚定他们对党的信心。他说:“我是院长,我就要过问,我就要负责!”徐老的革命第一,党的利益第一的高贵品德,对于我们当前肃清林彪、“四人帮”的余毒不是有很大教益吗?
在这里我们又不能不想起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当时正回到延安。他对有人在审干中的做法很不满意。他亲自到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去了解情况,看望大家,给了人们以莫大的鼓舞。每一想到这些革命先辈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辉榜样,我们怎么能不激动万分呢?
徐老关心别人无微不至,对自己要求却非常严格。当年,大家都过着供给制的生活,穿的是粗布衣裳,吃的大部分是小米,有时还吃一些杂粮和黑豆。按规定,徐老吃小灶。所谓小灶,比起大灶来不过多点白面,多点油而已。可是徐老也经常要把这点“优待”送给病号和体弱的同志。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为他的高尚精神所感动,但又很不安。为了照顾他的健康,同志们常常对他“强制”或给予“批评”,说他不吃小灶是不服从党的决定等等。他听了只是笑笑,过几天,又拿着东西送人去了。组织上给徐老配备了马,他总是走路,把马派去给自然科学院送病人、驮东西。从他的住处到学校足有十几里路,他经常是走着来,走着回去。有的时候,天还不亮,他就出现在学校的山头上了。有人对他说:老人家太辛苦了。他总是豪情满怀地说:“这比起长征来,又算什么!”
有一年初冬,突然有不少学生患流行性感冒,病情迅速蔓延,医药又很缺乏。他老人家亲自检查护理,煎药,做病号饭,忙个没完。同志们为了照顾他的健康,劝他不要进病房,以免传染,他坚持要亲自一个窑洞一个窑洞地去探望病人。
和徐老在一起,使我们能够经常亲聆这位好老师的教益,是我们莫大的幸福。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这些当年的青少年师生们,都已相继进入了壮年和老年的行列,但是,我们对徐老的怀念却有增无减,他永远鼓舞着我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