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热心大豆生产的钟友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2-09
第4版()
专栏:

热心大豆生产的钟友彰
山东省定陶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钟友彰,因为特别热心大豆生产,人们都叫他“大豆迷”。文化大革命以前,定陶县的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最高时接近半数。可是,前些年有些单位给大豆戴上了一顶“低产作物”的帽子,提出“粮食要上纲,大豆得砍掉”的错误口号。定陶县大豆种植面积由最高时的三十八万亩减少到八万多亩,总产量也大大下降。
钟友彰认为,发展大豆生产不仅有利于国家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还可以收到以豆促粮的效果。
为了用事实说明种大豆的好处,一九七三年钟友彰选择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低产后进单位王庙大队,经常和社员苦心经营大豆,结果证明大豆是“促进豆”,不是“坠脚豆”。从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六年,这个大队大豆种植面积每年都占总耕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由于大豆面积较大,全大队每亩施化肥量低于全县平均数的三分之一,但粮食产量仍能稳步增长。一九七六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六百六十六斤,比全县高五十一斤;大豆平均亩产量达到二百四十三斤,比全县高七十八斤。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大豆十多万斤,在社员口粮中大豆的比重也远远高于全县的平均数。
粉碎“四人帮”以后,钟友彰搞大豆生产的劲头更高了。一九七七年,钟友彰同陈集公社八一大队农科队的同志们一块作了一次以豆促粮的试验。一九七八年,钟友彰和几个同志在县农场又进行了一次以豆促粮的试验,结果再一次证明,种大豆能够促进粮食增产。钟友彰对种大豆的好处作了如下的形象描绘:“克己让肥风格高,高产作物吃得‘饱’,埋头苦干不争荣,增加总产有功劳。”(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