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周达观和《真腊风土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2-12
第6版()
专栏:中外交流史话

周达观和《真腊风土记》
陈玉龙
公元一二九六年,我国元朝政府派遣了一个使团访问我国的南方邻邦柬埔寨。周达观是这个使团的随行人员。他们从温州港口乘海船出发,先沿着我国浙江、福建和广东三省蜿蜒曲折的海岸,横跨北部湾,再循着越南的海岸南下,前往柬埔寨。
他们经过二十多天航程到达湄公河口,然后换船溯湄公河而上,“渡淡洋”(即金边湖),于同年八月到达了大湖北岸的吴哥王都。他们在那里逗留了将近一年,于一二九七年八月回到了中国。
周达观,字草庭,温州人。他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友邦柬埔寨早就向往。他不辞辛劳地对当地风土人情、典章制度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下了几百年来国内外学者一致推崇的名著《真腊风土记》。
该书涉及范围甚广。从城郭、宫室、服饰、官属到语言、文字、宗教、历史乃至劳动生产等都一一据实记录。卷首是“总叙”,以下共分“四十则”(即四十个小专题)。全书有主有从,脉络分明,文字简洁朴素,内容翔实可靠。它既是一部优秀的游记,又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在周达观访问期间,正是吴哥王朝国势强盛、建筑艺术处于百花争艳的黄金时代。吴哥王都雄伟壮丽的建筑、栩栩如生的浮雕,使他赞叹不已。
作者从实地调查入手,以吴哥为中心,再向四周展开,平铺直叙,如实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柬埔寨中世纪的壮阔而生动的历史画卷。字里行间灌注了作者的大量心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柬埔寨人民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吴哥古迹、柬埔寨古代文化艺术的热烈赞颂。周达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访问吴哥古迹的使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介绍吴哥的外国作者。
自十五世纪末叶吴哥古都废弃后,就被湮没在修藤巨树间,有如明珠埋没,默默无闻,而《真腊风土记》就好象一把金钥匙,帮助人们打开了这座艺术宫殿的大门。十九世纪中叶有个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读了《真腊风土记》,心向往之。他于一八六○年以该书为指南,按图索骥,寻访吴哥。他的探索活动,引起了各国考古学家的极大兴趣,纷至沓来,竞相“探宝”,在此以前,有些西方的“探险”家虽然也曾到过吴哥,但都是走马看花而已。
《真腊风土记》把吴哥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紧接着“总叙”就是“城郭”。它一开头就勾画了吴哥古都的全貌:
“州城周围约二十里,有五门,门各两重。唯东向开二门,余向皆一门。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桥。桥之两旁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五门皆相似,桥之阑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其城甚方整,四方各有石塔一座。”
寥寥数语,吴哥城严整的布局和雄伟的气魄跃然纸上,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除个别地方与现存的遗迹略有出入外,大体上是符合的。如果不是作者采取严格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是不可能叙述得这样准确、生动,这样引人入胜的。据说后来柬埔寨的雕刻家们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还在吴哥地区塑造了他的像。
关于“欲得唐货”的记载,如“真州之锡镴、温州之漆盘、泉州之青瓷器”等,皆深受柬埔寨人民之喜爱。而柬埔寨近代发掘皇宫遗址所得宋、元和明初的中国瓷器碎片,正好与该书的记载相印证。
周达观访问柬埔寨时,还带去了我国的荔枝种子,把它种在一座山上。在柬埔寨虽然能够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热带水果,但据说只有在这座山上荔枝才能成活。因此,人们称这座山为“中国荔枝山”。——应该说,这是一座象征中柬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山!
当年周达观播下了中柬人民友谊的种子,几百年来,两国人民都深深地怀念这位友好使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