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老来发愤不为晚——记济南部队装甲兵副司令员龚幼卿学科学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2-15
第4版()
专栏:

老来发愤不为晚
——记济南部队装甲兵副司令员龚幼卿学科学的事迹
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时候,常听到一些同志说:“老了,学也晚了!”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装甲兵副司令员龚幼卿却不这么看,他说:“老来发愤,犹未为晚。”
龚幼卿是个“三八”式的老同志,现已年近花甲。他十岁当童工,从小没认几个字。多年来,他结合坦克专业,先后学习了金工学、金相学、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机械制图、坦克构造原理等二十余门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他还注意学习无线电、激光、技术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地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他正在学习英语,经常在夜晚认真地收看英语电视广播讲座,练习英语发音,背诵英语单词。
是什么原因使这位老干部孜孜不倦地学科学、学文化的呢?龚幼卿说,学习从来是与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他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他一九三八年刚入伍,党就送他到抗大学习。他听的第一课就是毛主席给上的。从那时起,他才开始懂得了为什么要革命和怎样革命,懂得了无产阶级不但要从政治上、经济上,还要从文化上翻身的道理。一九四九年进城前夕,面临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转变,他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要用极大的努力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生产方法的号召,努力学习党的政策,学习做城市工作,学习专业技术,懂得了许多原来不懂的东西,更加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粉碎了“四人帮”,我国转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又积极响应华主席关于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号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更加刻苦了。
龚幼卿在学习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工作忙,时间紧。他说,时间紧,这是革命工作的一个规律。只要善于挤,时间总是属于你的。多年来,尽管他工作繁重,而且多次调动,但不论到那里,他总是挤出时间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挤时间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见缝插针,有空就学。他靠这种恒心和毅力,赢得了许多学习时间。
龚幼卿在学习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对待年老的问题。他认为,什么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年岁大,记忆力减退,这对学习科学文化是个弱点;但年岁大,经验多,见识广,理解能力强,这又是个优点。发挥了后一个长处,就可以弥补前一个短处。为了攻克学习难关,他坚持向一切内行的人学习,不管是他的上级、同级还是下级,他都虚心请教。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龚幼卿深深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学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由于龚幼卿有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学起来就比较省力。通过学习,他更加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科学还使他在领导工作中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主动权。一次进行海岸防御作业,他运用自己长期积累的军事科学知识,结合作战地域、海域的情况,作了一份有见解的优秀答卷,受到了好评。又一次,他率领装甲兵部队参加多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当行进到一段河滩地时,先行的几辆坦克陷了车,情况十分紧急。龚幼卿同志赶到现场,就地拣了一根木棍探测了河滩地的地质情况,接着就运用力学知识判断出地面单位面积承载力大于坦克压力,得出了只要操作得法,坦克就可以通过的结论。只见他在桥头与河滩的结合部指挥部队放置一圆木,利用坦克在圆木上转向侧面阻力小的特点,避免了坦克在河滩地转向时下陷的危险,使整个坦克部队顺利通过了河滩地。有一段时间,他分工抓技术工作,发现一个单位生产一种坦克配件,长期亏损。经过深入调查,找到了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加工方法落后,下料不合理。他根据这个单位的条件,提出了改革毛坯锻造工艺的方案,并亲自和技术人员一起计算下料的最优比例,运用金相学的知识,解决了在工艺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这项改革使每个配件下料降低了百分之五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优质钢材和资金。
新华社通讯员 陆健夫 彭光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