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2-15
第6版()
专栏: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
尹崇敬 刘作文 孙道章
近一、二十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扬各自的有利条件,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引进世界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使本国的经济逐步取得发展。去年年底,新华社代表团应邀访问了突尼斯、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伊拉克四个亚非发展中国家,见闻不少,很开眼界。
突尼斯用最新技术装备工业
人们知道,突尼斯是北非的一个小国,然而它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现代化工业的决心很大,见效较快、颇有值得借鉴之处。我们乘汽车沿地中海海边走访了这个国家的海岸线的一大半。从最北面的重要港口比塞大,直到南方的新兴工业中心加贝斯。
我们了解到,突尼斯很重视用最新技术装备工业。突尼斯是出产铁矿砂的,现在充分发挥这一资源潜力,已经建立了本国的钢铁工业。
我们参观的芒则勒——布尔吉巴钢铁厂是一九六五年投产的。当时突尼斯政府请了国际上一家颇有技术权威的“技术设备咨询鉴定公司”协助建厂,由它推荐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各项设备,其要求有三:一,质量最好;二,价格最便宜;三,付款条件最优惠。推荐的结果是:引进了英国的炼铁高炉,法国的炼钢转炉,瑞典的轧钢机,后来增添了瑞士的炼钢电炉,近几年又聘请日本专家不定期来厂指导。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这个厂引进的先进技术之一——“连续式炼钢”。只见转炉和电炉炼出来的钢水不象一般钢厂那样浇铸成一块块钢锭,而是统统倒入“钢水连续流动机”,让它有节制地流入轧钢机,直接轧成钢。
比塞大水泥厂的景象也是令人喜悦的。一般的水泥厂往往是天上烟雾多,地下灰尘多,空气遭受污染。而这里却干净得让人难以置信。
一进比塞大水泥厂,只见新旧两套厂房并立在眼前,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套话:“适成鲜明对照”。那边灰沙扑面,这边尘土不扬,原来旧厂房是独立前就有了的;新厂房是刚建设的,引进了西德一九七七年最新出产的静电过滤设备,过滤的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不仅空气污染的问题解决了,而且所谓“灰尘”被还原成原料,水泥的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五到六。
在突尼斯的其它一些工业部门里,如纺织、服装、塑料、食品和磷酸盐化学工业等,生产也发展了,面貌也改观了。据介绍,它们的某些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比欧洲不相上下。过去十年,突尼斯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递增百分之六至八。近年来按人口平均每人的年产值达八百多美元。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了。
突尼斯有关经济部门的负责人说:如果说突尼斯经济有所发展,主要原因是:一,政局稳定,政策稳定;二,大力培养人材;三,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设备和在独立自主前提下争取外援。
土耳其大力发展农业
土耳其人民这些年来在发展农业方面收效比较明显。现在全国所需的粮食已经自给有余。一九七八年小麦总产量约一千六百万吨,比十年前增长百分之六十,已连续三年出口小麦,一九七八年出口了一百万吨。
土耳其朋友们介绍,农业增产的主要经验是加速农业机械化,实行科学种田。下面几个数字,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拖拉机一九六七年全国有拖拉机七万多台。一九七八年增加到近四十万台。全国已有百分之六十五的耕地使用拖拉机。
化肥一九六三年,全国施用化肥不足四十万吨。一九七七年施用六百五十七万吨。本国已有了六个较大的化肥厂,生产所需化肥的百分之四十。
除草剂一九七五年全国使用一千七百多吨,一九七六年就增加到三千二百多吨,仅安卡拉省就有一半以上麦地使用除草剂。
良种全国已建立三个麦种研究所和十三个麦种试验站。一九七四年以来已培育出并推广了七个小麦良种。
在马尔马拉海南岸,我们参观了亚洛瓦农业研究所、农牧试验场和阿达帕扎勒农业机械厂。已经是寒冷的冬天,我们见到农研所的一排温室里正在研究培育新的高产果树苗,以便来春供农民推广种植。农机厂里生产很紧张。一位副经理特地带我们看一个车间,那里成批制造一种十二匹马力的“麦穗牌”拖拉机,所有部件零件都是土耳其自己生产的。这位副经理说,为了农业机械化,光有拖拉机还不行,还必须要有充足的配套农机具。这个厂就承担着生产犁、耙、播种、施肥和喷洒农药等农具和机械的责任。
还有一件事值得介绍一笔,那就是土耳其很重视利用粮食增产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饲料加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我们在安卡拉参观了一座现代化的饲料加工厂。它的主要设备是从瑞士引进的。加工的饲料多达四十个品种。不同的动物饲料有不同的配方,如乳牛、菜牛、猪、役畜、孕畜、肉鸡、蛋鸡的都不一样。有些还要分别加进维生素、抗生素、盐以及磷、铜、锰、锌等七种矿物质。
现在土耳其全国已有饲料加工厂七十七个,一九七八年预计总共生产饲料一百四十万吨。大量的饲料生产已经起了很好作用,最近就向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出口了好几万头牛,收入比简单地出口粮食高好几倍。国内市场肉、乳、鸡和蛋品的供应增加,与此也有关系。
巴基斯坦兴建大水坝
巴基斯坦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国,但它的气候干旱少雨,土地又盐碱化,农业生产有困难。最近十年来,巴基斯坦人民在治水方面取得了成就。
乘车从首都伊斯兰堡西北行一百零四公里,在蜿蜒的群山中,出现了一座被称为“巴基斯坦的蓝宝石”的巨大人工湖——塔贝拉水库。它的最大长度达八十公里,面积二万四千三百公顷,深蓝色的湖水荡漾在翠绿的山谷中,一眼望不到头。它兴建在纵贯巴基斯坦全境的印度河中游。把难以驾驭的印度河水拦蓄在这里的,就是当前世界上土石方工程量最大的一座水坝——塔贝拉水坝。为了兴建水坝和水库,从库基搬出了八十个村庄的十万居民。
我们的汽车在大坝外坡与坝平行的一条路上足足开了三分钟。巴方主人指着大坝介绍说,坝的长度达二千七百四十米,高一百四十三米,有两座溢洪道,排水能力为每秒钟四万二千二百立方米,比大坝上游历史记载的最大洪水流量还大一倍多。另有五座引水隧道。自一九七六年第一期工程竣工以来,每年平均为旁遮普、信德、俾路支和西北边境省提供了一百亿立方米的水,灌溉着一千三百万公顷农田。对小麦、水稻、棉花的增产起了重要作用。
塔贝拉水电站是大坝工程重要的一部分,是全国最大的一座现代化水电站。我们从中央控制室参观到发电机组,所见到的值班人员不超过十个人。这里的一切都是通过仪表自动控制的。第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七十万千瓦的四套机组一九七七年投入运转,使广大城乡得到了廉价的电力。
据介绍,塔贝拉工程的建设在巴基斯坦人民发挥自己的巨大人力物力的同时,还争取了国际支援。比如:第一,在资金方面就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塔贝拉发展基金”,通过这个组织向工程提供贷款和赠款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新西兰、英国、美国和西德等国,而由世界银行管理这笔基金。一位巴基斯坦工程师特地指引我们看了这座电站的二十二万伏高压输电线。他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资金帮助我国建设的,是它把这里发出的电送出去,接上了全国输电网。”
国际支援的第二个方面表现在技术力量上,在工程建设高潮时,巴基斯坦本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总数曾达一万七千人,同时聘请了有专长的外国工程师、技术员和技工七百人,他们对工程起了良好的作用。
伊拉克石油事业在前进
在伊拉克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要数石油业。
一九七二年六月,伊拉克开始了石油国有化的进程。从帝国主义手里逐步收回了石油主权。一九七三年十月,伊拉克同其它产油国一道,夺回了决定油价的大权合理提高油价,收入年年增加。伊拉克政府决心利用这一极好时机,加速发展本国经济,首先是发展石油业本身。
炼油业的发展状况如何,是当前衡量一个第三世界产油国是否取得斗争新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它如果只能采油而不能炼油,那就表明它还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石油资源。我们带着这方面的问题前往访问巴格达附近的道拉炼油厂,得到的答案是满意的。
总经理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些照片和示意图。总经理介绍说:那张照片是本厂最老的厂房,一九五五年开工的,一年的炼油能力只一百万吨。现在全厂炼油能力已达四百万吨。他又说:那张示意图上画的是三个月前刚刚投产的第三炼油厂,是从日本引进的先进设备。他邀我们前去看一看。进到车间,我们问一位工程师:这里的设备先进表现在什么地方?他说: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是电子控制。他把我们带近一个储存量控制台。这座电子控制台上标示的是第二十七号储油罐内的真实状况。我们第一眼见到的一排红色数字表明储油高度:四五四○毫米。就在我们站在那里的一会儿,随着罐内存油量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这个数字就象天上的星星眨眼睛那样,变换了数不清的次数。
伊拉克全国现在已有七座炼油厂,年炼油能力九百三十万吨。除供应国内需用外,已有一部分出口。
以贝克尔总统的名字命名的现代化深水油港的建成是伊拉克石油事业发展的又一项重要成就。从夏台阿拉伯河河口乘船南下,进入海湾,在离海岸五十公里的广阔海域上出现了一座人造海港。它是引进美国技术,全部用钢材在深海上架起的宏伟建筑,全长一公里。港的两侧建设着四个现代化油码头,可以为三十五万吨以下的巨型油轮装油。我们登上主楼的中心控制室,看到里面有着两只十二英寸的荧光屏,通过电子计算机,显示着港内四条油轮正在装油的各种数据:已装油量、油温、含蜡成份等等。穿过栈桥,我们来到一个码头,这里看不到有人奔波忙碌。三只活动装油臂在静静地向船上输油。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港上的许多重要设施:发电、海水淡化、自动灭火、气象测报、故障测报和进港船舶动向预报等等。港口负责人满意地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切都是伊拉克人自己管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