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把青春献给祖国——记在新疆的上海知识青年杨永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2-16
第4版()
专栏:

把青春献给祖国
——记在新疆的上海知识青年杨永青
新华社记者 王甡生
一个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青春?在新疆的上海知识青年杨永青,用她不平凡的经历,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
杨永青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她自幼就憧憬着将来能够上大学,当一名科学家。但是,一九六二年当她高中毕业时,因患肺结核病失去了报考大学的条件,被分配在一家无线电商店当营业员。
一九六三年春,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一天,杨永青重读了雷锋的日记后,在笔记上写了这样几句话:只为个人的前途着想,那是资产阶级的理想;服从革命的需要,把自己的一切都溶化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这才是无产阶级的理想。我决心要象雷锋那样,胸怀革命大目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一九六四年春,中共上海市委动员知识青年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边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杨永青接连写了三份申请书交给党组织。但是,当时领导上考虑到她的身体情况,没有批准她的申请。她又给党组织写了决心书,发出了铿锵的誓言:“冲破万重关,创业在新疆,一心为革命,誓死不回头。”
党组织终于批准了杨永青的申请。一九六四年七月,杨永青来到新疆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当了农业工人。盛夏的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河流域,那一望无际的麦海,一条条绿色的防风林带和纵横交错的水渠,深深地吸引着杨永青。她高兴极了,每天都在唱呀,笑呀,话多得没个完。
但是时隔不久,农场组织这些上海青年到盆地南缘的一片苇湖沼泽地开荒,用自己的双手创建新连队时,眼前那种拔苇根、翻泥土的艰苦劳动生活,使杨永青的思想多少有些动摇了。她心里发出了疑问:“象这样的生活对人生究竟有多大意义?”
一天中午,老连队派人给他们送来了西瓜。在吃瓜的时候,杨永青望着那些吐在地上的西瓜籽,心里猛然一动:“这些瓜由瓜籽长成瓜,不知要付出多少人的艰辛劳动啊!”她想起刚来石河子时,一些老红军、老八路给他们讲过的当初开发这里的故事。
石河子总场位于天山北麓的泉水溢出地带,天山上的雪水经过地下沙石层的渗漏,在这里冒出了一千二百多个泉眼,滔滔的泉水把地面冲溅成四百多条大小泉沟,茫茫荒原,积水盈野。人们形容这里的面貌说:“苇湖望不到边,泉眼数不尽,苇根纵横长,毛柳遍地生”。一九五○年春,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军垦部队,怀着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背着行李,扛着工具,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这处“野鸭为家,恶狼出没”的水乡泽国安营扎寨。在开荒的日子里,这些指战员们历尽了千辛万苦,没有房住,挖地窝子避风御寒;没有菜吃,抓把囫囵麦子就盐吃,没有现代的开荒工具,用坎土曼翻地、用人拉犁播种。就这样,他们一干十多年,硬是把这里开拓成一块盛产粮食、棉花、油料、甜菜和瓜果的新绿洲。
想着前人这部英雄创业史,杨永青看到了自己的弱点:“为什么我能够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却不能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呢?”
在当天的日记上,杨永青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在红旗下成长的青年,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没有直接感受,对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艰苦曲折的斗争没有亲身经历过,对我们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还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所以一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了。她告诫自己:要牢牢记住目前我们伟大祖国还处在一个发展时期,绝不能在思想上产生任何一点贪图安乐和享受的念头,要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爬雪山、过草地那样,为祖国人民的美好将来而甘愿吃苦,永远不做吃喝玩乐的奴隶而虚度年华。
正当杨永青和战友们一道阔步前进的时候,他们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那是一九六五年七月初的一天,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出国访问以后回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期间,不顾长途旅程的疲劳,专程到石河子视察工作和看望上海知识青年。
下午四点多钟,杨永青等上海知识青年听到周总理要接见他们,个个欣喜若狂,飞快地朝总场的一条长廊般的绿色林带跑去。这时,林带四周,道路两旁,早已站满了人群,张张笑脸望着敬爱的周总理。农场领导对总理说:“这些就是您要见的上海知识青年!”总理微笑着站了起来,同他们亲切握手,指着陈毅副总理说:“这是你们的老市长,他很关心你们,特地来看望你们的。”陈毅副总理一边和他们握手一边说:“是总理要我陪着他特地来看你们的。”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亲切话语,温暖着青年们的心田。
在这次接见中,周总理询问了大家的思想、工作、学习和家庭情况,勉励大家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做好共青团工作,要晚婚,把毕生献给祖国边疆的建设事业,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当周总理问到杨永青的家庭情况时,这个平素爱说爱笑的女青年,立刻脸红心跳了。她羞涩地告诉总理说:“我出生在一个旧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母在香港,父亲在一家轮船公司当职员。”周总理点点头说:“噢,那你来这里不容易呀!”接着,周总理又问她的文化程度。杨永青回答说,是高中毕业,因为身体不好,没有考大学。连指导员向周总理介绍了杨永青的成长情况。周总理听后,满意地笑了。陈毅副总理也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大学嘛,是劳动大学。”
接见快要结束了,杨永青激动地对周总理说:请总理回到北京告诉毛主席,我们劳动、生活都很好,我们决心在边疆干一辈子革命!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一些人因受林彪、“四人帮”散布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影响,把矛头指向了杨永青。他们说她是“资反路线”培养起来的尖子,是有“海外关系”的资产阶级“小姐”。杨永青这个刚刚被提拔起来的副连长也“靠边站”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杨永青也曾悔恨自己选错了道路。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那亲切的话语,又响在她的耳边:“你来这里不容易呀”,“这就是大学嘛,是劳动大学”。
“对!我应当留下来,我要遵照总理的教诲,挺起胸膛去战斗!”她不顾自己已经靠边站的处境,仍然坚持抓好由她分管的连队后勤工作。为了办好食堂,她和炊事员一起切菜、做馍、送饭、打扫卫生。菜地缺少劳力,她和职工们一起施肥、锄草、运菜。有时连里农活紧张,她不分白天黑夜地通宵干。有一次修公路,杨永青不幸被冻土块砸伤了头部,她到卫生所包扎一下伤口,第二天又冒着严寒和风雪,到工地挥镐抡锤,赢得了全连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
一九六八年底,杨永青同农场里的一位复员军人结婚了。婚后第四年,杨永青的爱人因为受不了农场艰苦生活的考验,又受了当时“回城风”的影响,带上他们三岁的孩子,回到他的家乡河南省漯河市去了。他不断来信劝说杨永青同他一道回城里工作。信中写道:你在青年时代立志在边疆,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难能可贵的。可是你可曾从另一个方面想过,人能永远是青年吗?现在该是你考虑自己归宿的时候了!杨永青回信说:从生物学的观点看,人的青年时代是有限的,甚至是短促的,但是对革命者来说,又是无限的。这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了。我们一定要有个明确的生活目的,那就是为着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终生奋斗。
一九七三年十月,杨永青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她更加增强了做好爱人工作的信心。她先是到她爱人工作的工厂,劝他重返边疆,接着又风尘仆仆地到漯河市郊,耐心地做婆婆的思想工作。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的噩耗传到了石河子。杨永青在极度的悲痛之中,对自己的爱人说,周总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地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想起他老人家的崇高品德,我们还有什么个人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希望你能牢记总理的教导,继承总理的遗志,迅速回到新疆来,同新疆的广大农垦战士一道,把边疆建设好。
杨永青的爱人想着自己这几年走过的曲折道路,一股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他终于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前夕,带着五年前带走的孩子,重新回到了新疆。这一对青年夫妇,又并肩战斗在祖国边疆的广阔天地里。
现在,杨永青当了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她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广大青年一定要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肩负起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重任,把火红的青春献给祖国壮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让青春的花朵开放得更加鲜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