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阅读
  • 0回复

克服平均主义是当务之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01
第4版()
专栏:

克服平均主义是当务之急
中共江苏省溧水县县委书记原克振
农村工作重心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迅速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搞上去,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关键的一条是,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农村中的平均主义由来已久。五十年代后期,刮“共产风”,搞“一平二调”,“放开肚皮吃饭”等,就是一次恶性发作。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鼓吹“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完全否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平均主义更泛滥起来。好些社队在劳动计酬上,不问劳动力强弱和劳动好坏,搞“大概工”、“政治评分”,一拉平;在物资分配上,搞大拉平、小差别,对社员分配现金、口粮、油脂等,不论增产增收与否,都划杠杠,加以限制。特别是由于口粮上的大拉平,往往是人多劳动力少的户吃不了,劳动力多的户不够吃,单身劳动汉吃不饱。凡此种种,严重地挫伤了干部和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对于增产队与减产队、富队与穷队,不承认差别,也搞平均主义。队与队的口粮标准相差无几,现金分配也不许悬殊过大。这就助长了甘居下游、安于落后的思想,使经济潜力发掘不出来。有些穷队以为农业上不去不要紧,口粮总有保证,落后的帽子长期脱不掉。
此外,平均主义助长了不劳而获的剥削思想。我们全县“四支一宕”(预支、超支、借支、垫支,宕帐)有五百万元,年年清理不了,影响了分配兑现,影响了生产资金的筹集。农村一部分人靠“四支”吃饭,大部分人的劳动成果被他人占有,生产积极性不高。
为什么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长期地、顽固地存在着呢?除了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等根源外,还有极左思潮为害。这些年老在生产关系上折腾,说起来很“革命”,是什么防止“两极分化”,“不走回头路”等等,实际上是提倡平均主义,把这个“紧箍咒”套在农民头上,不让集体经济壮大起来,不让农民富裕起来,要把大家捆在一起守穷。
克服平均主义,首先要弄清实行按劳分配,承认差别,会不会产生“两极分化”?这样做是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还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之后,土地、耕畜、大农具等生产资料已归公有,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报酬,又不剥削旁人,怎会产生那种极少数人靠剥削致富、大多数人被剥削受穷的“两极分化”呢?相反,只有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才会鼓励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共同创造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来消灭贫困现象。我县白马公社去年年终分配时,坚持多劳多得,承认队与队、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差别。全公社口粮标准最高的生产队每人平均七百四十斤,低的四百八十斤;现金收入最高的生产队达到每人平均一百三十二元,头一次冲破了长期以来的平均主义分配方法,更好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集体创造财富多的社员,多得一些,愿意更好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收入少的社员,也觉得要往前赶,争取为集体创造较多的财富,提高自己的收入。今年,这个公社很快落实了农业生产计划,顺利地把任务包到作业组,实行“五定一奖”。社员说:平均主义这只“老虎”打倒了,劳动有劲头,加快发展生产更有希望了。
由此可见,按劳分配、承认差别是发展生产的动力,而平均主义恰恰是阻力。当务之急是要公开宣布彻底废除原来规定的一切不符合按劳分配政策的条条杠杠。增产队的社员应该多吃多分,允许他们先富起来,走在前面,做出表率。各级干部也要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考核、奖惩、升降”制度,同样实行多劳多得。这样,社员和干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就可能尽快把农业搞上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