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运用经济规律,力争最优经济效果 克山农场科学安排作物种植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11
第2版()
专栏:

运用经济规律,力争最优经济效果
克山农场科学安排作物种植计划
黑龙江克山农场为夺取今年粮食增产和取得更大盈利,广泛发动群众,根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总结历史经验,选择了经济效果最优的比例,制定了科学的作物种植计划。
克山农场是一个拥有耕地三十六万多亩的谷物农场,一九七八年获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大丰收,粮食单产超《纲要》,上交国家商品粮六千多万斤,商品率达百分之六十三,平均每个农业工人为国家提供商品粮一万三千斤。全场农业生产盈利四百多万元。
在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盈利增加的情况下,继续前进的步子怎么迈?农场党委在贯彻三中全会决议的过程中,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人们的一致意见是,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了,生产商品粮的国营农场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选择最优的经济效果,把生产安排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什么是最优的经济效果呢?他们对一九七八年的经营成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十一万多亩小麦,亩产五百零一斤,亩盈利四十二元七角,盈利率为百分之一百二十;十万多亩大豆,亩产二百一十一斤,亩盈利十一元八角,盈利率为百分之三十八点三。小麦和大豆两项共盈利六百多万元。六万多亩玉米,亩产四百零八斤,每亩亏损六元七角,其他作物亏损更多。很明显,小麦是经济效果最优的,大豆次之。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十一万亩亏损的玉米和其他作物的经营成果,达到小麦和大豆的水平,全场农业生产的盈利额就可比现在增加一倍。
这一分析,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说:“大苞米把我们坑苦了!”有的说:“国家需要小麦,一亩小麦的收入顶二亩半苞米,可我们瞪着两眼硬往赔钱的苞米上干。今后再也不干那种赔本的傻事了。”
那么,光种小麦不种玉米,行吗?有些农业技术人员列举了大量的技术分析数据,强调指出农业生产有强烈的相关性、多样性、季节性,没有其他作物提供好的前茬等条件,小麦的增产是不可能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不能简单地孤立地计算某一作物的产值和盈利,必须有合理的作物布局和科学的种植比例才能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农场领导认为,这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必须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于是他们组织科技人员和基层干部,组成历年产量变化、气候分析等三个调查组,由主要领导同志带队,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
各个调查组很快地得到了可贵的第一手材料。克山农场建场已二十四年,历年气象资料的分析说明,当地气象的最大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四至六月份平均每年有八级以上的大风十九次,这一时期降水量很少,只有八十六至一百二十五毫米。从这种情况出发,耕作栽培措施的关键,就是要在春季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建场初期由于对这里的气候规律没有充分认识,只看到当地适合种小麦,就过多地种植了小麦。一九六五年以前的十一年中,小麦种植面积多达百分之五十四,有的年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加上耕作方法不合理,年年耕翻土地,使土壤中的水分散失很多,不能抗旱保苗,因而十一年中小麦平均亩产量只有一百三十七斤,多数年份亏损。被认为经济价值最高的小麦,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好的经济效果。
吃到了苦头之后,他们逐步把小麦的种植面积缩减到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把有利于后茬保墒的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到百分之十五左右。同时,改翻耕法为少耕法,结果产量大增,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八年十三年间,小麦平均亩产量增至二百九十二斤,其他作物的产量也不断提高,多数年份盈利。实践证明,农业生产的最优的经济效果来自按客观规律办事。
但是,场领导只看到了增种玉米有利的一面,却忽视了不利的一面,不适当地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一九七五年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一,一九七六年达百分之二十八,小麦面积则被压缩到百分之三十。增种玉米对于建立合理的轮作和耕作制度,促进小麦增产,有很大作用。但这里无霜期只有一百一十天,加之玉米机械化还没有过关,种多了管理跟不上。一九七六年由于早霜为害,玉米亏损二百零六万元,一九七七年又亏损一百五十六万元。这两年小麦虽然连年丰收,但因种植面积减少,抵不住玉米的亏损,因而造成了全场严重亏损的局面。
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总场提出了一九七九年种植的主要作物的比例是:小麦占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大豆占百分之三十到三十三,玉米占百分之十四左右,其他作物占百分之十左右。为了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克山农场召开了生产队干部大会,把调查分析资料绘制成二十三张大图表,张贴在墙上,发动大家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生产队按照总场提出的作物种植比例的原则,发动广大群众,因地制宜地制定今年的农业生产计划。群众高兴地说:场领导作风大变样了,他们把工作重点放到研究经济规律上,再不凭“长官意志”瞎指挥,这就抓到点子上了。原来,前几年场部硬性下达种植任务,强迫各生产队过多地种玉米,群众不愿种那么多,就虚报面积,有的地明明种的是小麦,却报成玉米。在场部统一领导下,他们对去年的十多万亩小麦地,一块一块地作了严格的测量,结果去年小麦的实播面积比上报面积多出二万亩。根据实测面积,把原来统计的小麦亩产五百零一斤,调整为四百二十七斤三两。
现在,克山农场的各生产队选择最优的经济效果,按地块一块一块地落实了今年的作物种植面积和各项增产措施,还搞了群众性的“地块技术设计”。
本报通讯员 丁履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