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志在四方和腾飞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14
第3版()
专栏:

志在四方和腾飞世界
杨柳榭
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的时候,不禁想到他在东渡日本时给母校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写的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寥寥数语,铿锵有力,敬爱的恩来同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具有的那种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跃然纸上。
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团结和引导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阻,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站立了起来。革命胜利以后,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初步改变了我们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距离“腾飞世界”还远。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就是要彻底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起来,真正“腾飞世界”。搞四个现代化,不是那么容易的,仍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所有革命者,特别是青年一代,仍然要象周恩来同志当年勉励他的伙伴那样:“志在四方”。不怕到艰苦的地方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只有我们国家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改造,整个国家的面貌才能焕然一新。
现在有极少数在边疆工作的青年提出“回到母亲身旁”的口号,这不是一个有志青年的口号。志在四方,才是革命青年应有的高尚情操。无产阶级革命征途上的所有志士仁人,有哪一个是限于在自己家门口闹革命的?为了寻求真理,为了翻身解放,他们告别父母,离开家庭,奔走异国他乡。马克思就曾说过:“我是世界公民,我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工作。”在欧洲的许多土地上,都留下过马克思的足迹。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转战南北,踏遍祖国大地,他一家有六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周恩来同志为了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组织有志青年远渡重洋,去法国勤工俭学。被毛主席赞誉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的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离开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年迈的母亲,从加拿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辛勤工作,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也有父母,但他们胸中装的是千百万受苦受难的人民,眼睛看的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伟大抱负和志向。如果没有这样一大批革命志士的奋斗,中国还会沉沦于黑暗之中,千百万父母还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或许有的青年会说:“现在条件好了,就应该让我们回到母亲身边来。”诚然,经过近三十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的生活条件比起旧社会来是好得多了。但是人人都会感到,现在我们在许多方面还很落后,人人都不满足于现状,而要求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步伐,我们要争取外援,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设备和技术,但主要还是依靠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完成四化这一宏伟的大工程,并不比建立一个新中国来得容易。在我们面前,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有许多艰苦的环境要去改造。如果人人都要求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回到母亲身边来,那四个现代化的蓝图岂不要变成一纸空文?想一想吧:如果大庆工人都不肯离开母亲的身边,荒原之下的石油绝不会自己喷射出来为人民造福,“中国贫油”的落后帽子也不会自己飞到太平洋里去;如果我们的勘探队员都不肯离开母亲身边,群山中的宝藏还会在那儿沉睡;如果我们的边防战士都要求回到母亲的身边,我国辽阔的海防、边防又靠谁来守卫?野心勃勃的大小霸权主义者岂不是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我们的国门,横冲直撞,为所欲为吗?果真如此,山河破碎,家破人亡,还谈什么“回到母亲身边来!”有志青年,应该胸怀全局,献身四化,奋发图强,改造中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青年都要把自己的青春贡献在祖国最需要的战斗岗位上,贡献给四个现代化的壮丽事业。
青年一代是中国未来的希望。青年有志,中国方可有望。革命青年的志,就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必须在革命斗争的风浪中,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艰苦磨练陶冶。有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革命青年要树立远大志向,对祖国的现代化有所作为,不经过风吹雨打,不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是不行的。因为过分讲究生活的舒适,就会被生活所累,消磨了斗志,无所用心,无所造就。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有几个是追求生活舒适的人?杰出的科学家居里夫妇,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他们结婚时,谢绝了居里父母送给的家具,因为打扫它们是需要时间的。有人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后说:“看那景象,竟是一所既类似马厩,又宛若马铃薯的屋子。”一位美国女记者曾问居里夫人:“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选择的话,你最愿意要什么?”居里夫人回答:“我很想能有一克镭来进行科学研究。”他们想的不是舒适的生活,而是如何攀登科学高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那些胸无理想,目光浅短的人,有的只是燕雀小志,他们不可能理解居里夫人的崇高志向。
青年立志,父母有责。青年在踏上人生的征途时,父母的脚印会深刻在自己的记忆里。“无情未必真豪杰”,无产阶级绝非林彪、“四人帮”似的,把母爱斥为“人性论”。母爱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但母爱切不可变为溺爱。做父母的如果总是把子女放在摇篮里,不敢让他们到风浪里去闯,又怕烧着又怕烫着,子女的聪明才智就会被摧残。这样,子女终究对社会是个无用的人,对家庭也未必用处很大。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曾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都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在全国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奋斗的今天,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子女立现代化之志,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激流中去。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光荣传统,在今天更应当发扬光大。
当然,讲革命青年志在四方,也并非要青年们都抛弃父母。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是我们的宪法上都写明了的。事实上,我们党也是一直执行着这样的政策。譬如,服兵役就不要独生子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是至少有一个孩子留在父母的身边;家庭生活确实有困难的,也允许把孩子调整到父母身边。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使做父母的无人照顾。至于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使党的政策不落实,或是由于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产生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正在采取种种措施进行纠正。要彻底解决大量的遗留问题,总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个早晨做完。不体谅国家的困难,把个人问题强调到不应有的程度,那就是目无大局。我们不能光讲小道理而不讲大道理,不讲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如果这些基本原则都不要了,我们的国家就会是一盘散沙,无法收拾。如果革命的利益、整体的利益都不存在了,还谈得上什么个人的利益?
我们这一代青年是有志气有抱负的。四五运动集中反映了广大青年对周恩来同志的热爱和对“四人帮”的痛恨,也集中反映了他们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强烈愿望。让我们每一个青年都把前面提到的周恩来同志的两句话当作座右铭,立志给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插上四个现代化的翅膀,让她骄傲地腾飞世界。到那时,各路青年英雄再欢聚一堂,举杯同庆,告慰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那样的相会该是多么有意义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